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1963346
围术期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5日 兰培丽
第1页

    参见附件(1336KB,2页)。

     2.2 术中各组患者RBC免疫活性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术后第5天各组患者RBC免疫指标如下:提示:在解除肿瘤刺激后,各组患者EIF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良性组恢复最快,最早,预后最好;而程度愈恶如血行转移比局部淋巴转移和种植转移患者的EIF更为低下,恢复愈慢,预后不良。

    3 讨论

    RBC免疫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及生物功能的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它不仅有很强的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杀灭病原体的功能,还能增强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是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5]。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反应的异常密切相关。而RBC参与机体的多种免疫反应,特别是天然免疫。红细胞免疫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目前对红细胞参与抗肿瘤机制及其意义愈来受到人们重视[6]。

    本实验采用酵母菌花环法测定不同肿瘤患者围术期EIF的变化。结果发现:EIF在肿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除2例乳房良性增生早期体检发现的RBC-C3bRR%下降(P>0.05)RBC-ICR%上升无统计学差异 (P>0.05)外,其余各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 P<0.01)。提示: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全面紊乱与低下。可能的机制为:肿瘤患者血清中存在着肿瘤生长促进因子,即封闭因子;该因子为肿瘤抗原与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IC),IC增高破坏了宿主抗肿瘤免疫功能,造成肿瘤细胞逃逸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得以生长繁殖。郭峰等学者的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的RBC免疫抑制因子含量增多,抑制RBC-CR1活性。恶性肿瘤或晚期患者RBC-C3bRR%降低而RBC-ICR%上升明显,可能为癌细胞分泌或体内大量的肿瘤细胞释放过多的抗原有关,RBC上的CR1被大量IC占用,不能达到防止癌细胞在血液循环中的扩散[7]。本组实验术后第5天各组肿瘤患者在解除了肿瘤细胞对机体的刺激后,RBC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变化:良性者及早期恶性者恢复较快,晚恶者变化不明显。提示了RBC免疫功能测定在判断患者的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到一定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瘤细胞数目增多,分泌免疫抑制物质也随之增多,RBC免疫功能受抑制最为严重。当肿瘤经手术切除,瘤细胞释放免疫抑制因子得到控制,RBC免疫功能虽不能恢复到正常,但会明显上升。晚恶者因癌细胞的转移与繁殖扩散加快,加之肿瘤患者往往伴有的贫血和全身抵抗力的低下,使EIF恢复较慢甚至更为低下。本实验进一步证实了RBC在天然免疫方面及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对肿瘤患者EIF测定可以判断病情转归,手术疗效及指导放化疗,免疫治疗方案方面提供证据。

    参 考 文 献

    [1] SiegelI,Liu TL,Gleicher N.The redcell immune system.Lancet,1981,2:556-559.

    [2] 郭峰,张乐之,王海宾.红细胞在免疫治疗中的重要应用价值.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0,7:1-2.

    [3]Bate C,et al.Immunology,1994,83(2):256-26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3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