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1963747
更昔洛韦治疗幼儿疱疹性口炎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5日 赵 亮
第1页

    参见附件(1384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对小儿疱疹性口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90例疱疹性口炎小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和病毒唑治疗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更昔洛韦治疗组在发热持续天数、治愈天数、颌下淋巴结好转天数与病毒唑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更昔洛韦;婴幼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

    疱疹性龈口炎是由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婴幼儿。临床表现为高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继而形成溃疡,部分患儿出现口周皮肤疱疹。更昔洛韦是一种广谱抗DNA病毒药物,对I型单纯疱疹病毒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对90例疱疹性口炎患儿使用更昔洛韦(GCV)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患儿均符合《儿科学》(第5版)关于疱疹性口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GCV组45例和病毒唑组35例。其中GCV组男30例,女15例,平均年龄2.1岁;病毒唑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中位数2.2岁。所有病倒治疗前均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且检查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将更昔洛韦(湖北科益药业生产)按4 mg/(kg•d)加入到5%葡萄糖氯化钠中静脉滴注,疗程5 d。期间使用0.05%洗必泰溶液l0 ml+1%利多卡因2 ml+维生素C针10 ml混合液,用棉签反复清洗牙龈、口腔黏膜及口周皮肤,涂布亚甲蓝液,酌情使用抗生素和退热药物。并对因高热产生惊厥者进行对症治疗。

    1.3 疗效观察 观察指标:①发热天数,指患儿整个病程中的发热持续天数;②治愈天数,指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全部愈合,食纳明显好转所需的天数;③颌下淋巴结好转天数,指颌下淋巴结无触痛且大小缩小一半以上所需的天数。

    2 结果

    治疗后GCV组发热天数[(1.16±0.75)d]较病毒唑组[(2.52±1.13)d]明显缩短(t=3.86,P<0.01)。GCV组治愈天数[(5.43±1.12)d]较病毒唑组[(6.12±1.35)d]亦明显缩短(t=5.96,P<0.01)。GCV组颌下淋巴结好转天数[(7.56±2.03)d]较病毒唑组[(8.05±1.96)d]缩短(t=4.96,P<0.05)。不良反应:本组病倒治疗过程未见发热、皮疹、消化道反应等。治疗5 d后复查血常规,WBC、PLT均未见低于正常值下限。

    3 讨论

    疱疹性口炎是DNA病毒感染性疾病,系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IS-Ⅰ)感染引起。主要侵犯1~3岁小儿,无明显季节性,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托儿所中感染容易传播。病毒自口或呼吸道入体,主要侵犯口,唇的皮肤黏膜及中枢神经系统,虽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但一般治疗患儿体温消退慢,且因进食疼痛致纳差、拒食情况较重,病程长,易继发细菌感染,有时可并发脑炎和全身性感染[4]。更昔洛韦是一种核苷类似物,是阿昔洛韦的同系物,对疱疹病毒具有极强的抗病毒活性,强于阿昔洛韦。药物进入细胞后在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酸和/或鸟苷激酶及细胞激酸的作用下逐渐磷酸化为三磷酸更昔洛韦,从而竞争性抑制DNA多聚酶或有直接掺入DNA链中,终止DNA链延长,通过这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这种转化型的更昔洛韦在病毒感染细胞内的浓度高于非感染细胞10倍以上,从而更好地提供了作用选择性[5]。临床上主要用于对巨细胞病毒、DNA病毒感染的治疗。

    本观察治疗结果表明,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口炎临床疗效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更昔洛韦能有效地缓解疱疹性口炎患儿的发热,抑制新疱疹出现,使原出现疱疹很快消失,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说明更昔洛韦对疱疹性口炎疗效确定。本组病例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出现白细胞减少,提示短时间临床应用对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影响不明显。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皮疹均为一过性,未给予特殊处理自行消失,继续用药后未再出现皮疹,因此考虑皮疹出现与应用更昔洛韦无关。说明更昔洛韦在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口炎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使用。疗程短有关,GCV对骨髓抑制作用及远期不良反应尚需进一步总结、研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8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