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1963681
针灸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59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5日 罗纳雷
第1页

    参见附件(724KB,1页)。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针灸

    笔者几年来采用针刺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5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ld,最长4年;病发于左侧34例,右侧25例。

    1.2 临床表现 ①疼痛位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内并沿其通路放射,部分患者夜间疼痛加剧;②坐骨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③腰部脊柱两侧无明显压痛,在坐骨神经通路上有多处压痛;④X线摄片排除腰、骶椎、椎管病变。

    1.3 治疗方法 ①取穴:取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和足少阳胆经经穴,以环跳、阳陵泉为主穴。辨证属寒湿型者(因寒湿之邪所侵,症见疼痛发作往往沿着病邪所侵及的经脉,或上下走注疼痛,或重着不移,酸痛交作,伴有肌肤不仁,脉沉涩或紧,苔薄白或白腻)加艾灸;虚弱者(因肝肾不足,气血耗伤,或体质素亏而发本病。症见面色少华,精神不充,腰腿酸软乏力,步履困难,每遇劳累后则痛剧,卧时则痛减,脉沉细或濡,舌质淡而绛,苔薄滑或光滑或光剥)加肾俞、足三里;外伤型(因闪挫撞击,症见受伤后陡然腰痛如折,连及髀枢至腿股,俯仰、转则不利,脉涩,舌质红,苔薄或光)加委中放血;②操作方法:针刺穴位处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取28号5寸毫针以捻转进针,予平补平泻手法,当针刺至一定深度,继续捻转以加强针感,环跳穴针感要求如电击一样,由臀向下放散至足背、足尖;阳陵泉针感可放散至足背。留针30 min,每隔10 min捻转1次。1次/d,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3 d。

    1.4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活动自如,能恢复工作;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气候变化及劳累后偶有酸痛,基本能坚持工作;好转:疼痛明显改善,能行走,但仍有部分体征;无效:治疗1疗程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者。

    2 结果

    本组59例,痊愈48例,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1例,愈显率达93.22%。治疗时间最短者1d,最长者1个月。

    3 讨论

    3.1 选穴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起病急,沿坐骨神经通路有放散痛和明显的压痛,起病数日后疼痛最为剧烈,经数周或数月疼痛可逐渐缓解,但常因受寒、受潮而复发。根据中医理论,坐骨神经痛属痹证范畴中之筋痹,其病可因风寒湿邪客于经络,或闪伤血瘀血凝,致使筋脉痹阻,气血不通。《内经》云“不通则痛”。按经络辨证,坐骨神经痛多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之病变,所以治疗上以循经取穴为主,而环跳、阳陵泉为针灸治疗之关键俞穴。《马丹阳十二穴》曰“环跳在髀枢,侧卧曲足取;折腰莫能颇,冷风并湿痹;腿胯连郳痛,转侧重唏欷;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阳陵居膝下,外廉l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长桑君天星秘诀》曰“冷风冷痹针何处,先取环跳次阳陵”。筋会阳陵泉为八会穴之一,大凡坐骨神经痛,在阳陵泉穴的部位常有一明显的压痛点,所以本穴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有效穴之一。而环跳为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在髀枢中,属胆经俞穴,深部正当坐骨神经干,位于臀大肌和梨状肌下缘。临床上不论由何种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环跳是常用穴之一,且两穴均易得气;根据人体测痛实验研究表明,一般容易得气和得气较强的穴位镇痛效果好。因此,针刺环跳、阳陵泉治疗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配合针刺其他俞穴则可增强疏通经络之功能。

    3.2 针感 针刺得气是获得针效的前提。在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过程中,采用捻转手法,每隔10 min行针1次,使患者保持良好的针感,部分患者针感必须达到患者最痛苦的部位才能见效。多数患者针剌环跳时针感应达脚尖,针剌阳陵泉时针感须达足背,其余穴位一般得气即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24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