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1963845
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炎63例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5日 祝学成
第1页

    参见附件(1512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慢性额窦炎患者63例,以上患者均经过CT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慢性额窦炎。以上患者均为初次手术。对本组患者进行术前CT定位。麻醉成功后,均采竹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手术。术后对本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没有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61例患者头痛等症状消失,2例患者头痛等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观察额窦口及黏膜情况,61患者的额窦口大小均在5 mm以上,2例患者额窦口虽小于5 mm,但是引流通畅,黏膜情况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通过鼻内镜复查,60例患者额窦口开放良好,额窦口均在5 mm以上,患者的头痛、鼻塞和流脓等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 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炎具有解剖结构容易辨认、手术安全、临床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额窦炎;鼻内镜;额窦开口

    慢性额窦炎是导致头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的主要方法。本文采用鼻内镜经筛泡前径路行额窦开放手术,观察其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慢性额窦炎患者63例,以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鼻塞、流脓涕等症状,均经过CT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慢性额窦炎。其中男36例,女27例,年龄21~59岁,平均(32.4±7.9)岁,病程为1.5~5年,平均(3.4±1.3)年。额窦炎伴有其他鼻窦炎患者有57例,鼻息肉41例,鼻中隔偏曲28例。以上患者均为初次手术。

    1.2 方法 对本组患者行术前CT定位。46例患者采用全麻,同时应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鼻甲、钩突、中鼻道前端等处黏膜,防治术中大量出血。其余17例患者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本组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手术。麻醉成功后,将下鼻甲游离缘朝向鼻中隔方向骨折,将下鼻甲移向外侧,增加鼻腔空间,利于手术进行,有利于保持术后的鼻腔畅通;接着切除钩突,尽可能向上切除钩突的上端,保持中鼻道入口的上方宽敞,有利于行开放额窦,在此过程中要完整保留筛泡;术中认真辨认钩突基板,同时在中鼻甲、筛泡以及钩突顶端等处各个气房开口;认真寻找额窦的自然开口并施行开放。额窦的自然开口多在钩突基板和中鼻甲之间的鼻道沟内。采用吸引切割器对额窦口周围的息肉和水肿黏膜进行清除,沿着额窦自然开口可由内朝外、由后向前去除妨碍额窦引流的钩突基板、鼻道气房等,在术中要注意保留额窦自然开口后内侧的黏膜,防治额窦口周围黏膜发生环形损伤,这样可以减少术后瘢痕导致额窦开口闭塞。在手术中,有时会发现额隐窝区域黏膜水肿、息肉样变、额隐窝气房气化异常、额窦口狭长等,在术中很难认出额窦开口,也很难对其进行定位,但是如果在术中反复探查,有可能会导致颅底并发症以及筛前动脉出血等,可采用额钉行额窦开口定位。

    1.3 观察指标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头疼症状的改善情况;记录术后是否有视力改变、复视、眶内出血、颅内观察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对额窦口及黏膜进行观察评估。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没有发现视力改变、复视、眶内出血、脑脊液鼻漏、眶内感染、颅内感染等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61例患者头痛等症状消失,2例患者头痛等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观察额窦口及黏膜情况,61患者的额窦口大小均在5 mm以上,2例患者额窦口虽小于5 mm,但是引流通畅,黏膜情况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通过鼻内镜复查,60例患者额窦口开放良好,额窦口均在5 mm以上,患者的头痛、鼻塞和流脓等临床症状均消失,其余3例患者失访。

    3 讨论

    慢性额窦炎是导致头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慢性额窦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由于额窦及额窦病变导致的解剖结构变化较大,再加上炎症等因素致使额窦周围的黏膜出现水肿或者息肉生长,增加了额窦口的难辨程度;同时由于额窦与颅底相邻,病变使颅底骨质变薄,所以术后容易引起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所以,寻找治疗效果好,手术路径又安全的手术方法是临床的任务之一。本文采用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手术治疗额窦炎,观察其手术治疗效果。

    在临床上,额窦手术之所以复杂,其原因在于额隐窝的解剖结构复杂,在额隐窝周围的外侧的纸样板、内侧的筛板垂直板、后上方的前颅底、后下方的筛前动脉和筛顶都是很重要的解剖结构。如果在此缝隙中进行手术,手术的困难度和风险度会增加[2,3]。在本文发现,在筛泡基板的颅底附着处前后的1 mm处有筛前动脉通过,而筛泡的顶部是筛顶,筛泡的外侧是纸样板,如果在手术中能够保留筛泡,在在筛泡前上方对筛窦行开放手术,能够避开以上解剖结构,提高手术的安全度,并且在手术中易于辨认额窦开口。

    在本文中,63例患者行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术后没有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头痛等症状得到有效改善,随访半年后,患者窦口开放引流良好,临床效果显著。所以,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炎具有解剖结构容易辨认、手术安全、临床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1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