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1963800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50例AECOPD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5日 陈 维
第1页

    参见附件(706KB,1页)。

     【摘要】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100例AE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照组采用呼吸兴奋剂。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气管插管率、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尽早、正确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的救治中可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兴奋剂

    本研究中,笔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与采用呼吸兴奋剂治疗的对照组作了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AECOPD[1]的患者100例,年龄56~80岁,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69.4±9.1)岁;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69.1±8.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呼吸、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并积极进行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祛痰、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观察组:经面罩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吸入氧浓度(FiO229%~37%),呼吸机采用S/T模式(自主呼吸通气模式和后备控制通气模式),初始吸气压力(IPAP)12~16 cmH2O,呼气压力(EPAP)4~5 cmH2O,后备控制通气频率12~20次/min,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IPAP和EPAP,使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左右。撤机标准:神智清醒、肺部感染控制,动脉血气指标明显好转(pH>7.35,PaO2>55 mm Hg),呼吸频率<25次/min,逐步降低IPAP/EPAP数值,并采取NPPV间歇使用,直至改为鼻导管吸氧,观察24 ~48 h,患者神智、动脉血气指标、呼吸频率无明显改变,视为撤机成功。对照组:采用呼吸兴奋剂治疗。

    1.3 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 h后、24 h后、撤机前动脉血pH、PCO2 、PO2数值变化,监测两组患者病死率、气管插管率以及治疗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P<0.01)。观察组气管插管率、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P>0.05)。

    3 讨论

    AECOPD患者常因小气道阻塞,气道阻力增大,呼吸肌疲劳和痰液引流不畅导致呼吸衰竭,导致通气量减少和气体交换受损,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使病情进一步恶化[2,3]。

    有效的NPPV治疗可在1~2 h使PCO2 降低,pH、PO2增高,呼吸困难程度减轻,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成功率可达80% ~85%[4]。Bi-PAP呼吸机通气时有一个较高的初始吸气压力,可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降低呼吸肌作功,增加肺泡通气量,同时也能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状况,促使肺泡中氧向血流弥散,且呼气压力可对抗内源性呼吸末正压,使萎陷的肺泡重新复张,改善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从而达到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目的[5],而传统单用呼吸兴奋剂治疗会增加机体对氧气的消耗量,从而进一步加重低氧。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发现患者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且AECOPD患者尽早、正确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的救治中起重要作用[6],但在NPPV应用时应注意掌握合理的操作方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避免漏气,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2] 张文艳,刘宝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06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