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3期 > 正文
编号:1197423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25日 许海燕
第1页

    参见附件(1326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7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倒,两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除以上治疗外加用中药洗足,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2% ;对照组总有效率921%。但就治愈率来讲,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糖尿病足可产生互补协同作用,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具有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足;疗效

    糖尿病足[1]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该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我科自2006年以来先后接诊了7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糖尿病足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男38例,女32例;年龄50~75岁,平均644岁; 糖尿病病程3~20年, 平均血糖(163±34)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101±16)%。其中足溃疡深达肌腱和骨4例;足趾坏疽9例,合并小腿部溃疡4例,合并足背蜂窝组织炎4例。随机分为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12 诊断标准 DM的诊断标准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9年标准。根据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依据创面的深度和坏疽的范围分为6级。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目前无溃疡。l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局限性坏疽。5级:全足坏疽。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静脉输入 脉络宁20~30 ml,复方丹参注射液12~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点滴, 1次/d, 以期达到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目的。两周为一疗程,休息一周后根据情况可行第二、三疗程,对局部感染较重者可配合广谱抗生素应用,待感染基本控制后停用。

    22 胰岛素用法 首次用量为05~10 u/(kg·d),由小量开始并根据血糖结果调节用量,必须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采用长短效胰岛素配合疗法,即短效胰岛素三餐前和长效胰岛素早餐前一次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提供机体基础胰岛素量,以控制或维持空腹及夜间血糖水平,短效胰岛素用于降低餐后血糖。长短效胰岛索之比为1∶3,短效注射时早餐前40%,中、晚餐前各30%。待血糖和局部创面控制或基本痊愈后可视病情酌选格列齐特、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等口服药治疗。对胰岛功能较差或伴有多种并发症者,则长期使用胰岛素或口服药胰岛素并用,远期效果会更好。

    23 中草药治疗 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法,用自拟清解通脉救足汤治疗,处方如下:银花、连翘、玄参、地龙、知母、丹参、赤芍、黄芪、当归、川牛膝、甘草、天花粉,常规服用。加减:痛剧加穿山甲、乳香、没药;体衰创面愈合缓慢加枸杞子、生熟地、人参等。

    24 营养神经和降血脂药 维生素B片20 mg、甲钴胺片05 mg、6542片5~10 mg、3次/d口服。血脂高者,配以降脂药物应用如:辛伐他汀、血脂康、脂必妥等可选用。

    25 局部创面处理 无菌清创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加入庆大霉素40万U,短效胰岛素IOU,反复冲洗创面数次,再用自制清热解毒、祛腐生肌、活血止痛的黑膏药外敷,其主要成分为白芷、当归、象皮、嫩柳枝、乳香、乳药、全蝎、蜈蚣、甘草等,隔日换药一次,直至痊愈。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 症状消失,肢端肤色恢复正常,足背动脉搏动尚可,血液流变学指标基本正常;有效:症状减轻,肢端肤色有改善,足背动脉可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所下降;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或症状加重者。

    3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35例,治愈21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2%;对照组35例,治愈12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两组治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异均无显著性。

    4 讨论

    糖尿病足属于中医“消渴坏疽”范畴。宋代《卫生家宝》曾记载:“消渴患者可以足膝发恶疮,致死不救”。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足主要因为下肢中小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基底膜增厚,管腔狭窄而致。治疗遵循标本同治,攻补兼施,内外结合。与西医降糖,降脂,抗凝,抗感染,改善微循环的同时,结合中药外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2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