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1973586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防治持续性宫外孕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5日 付兰兰 黄美玲
第1页

    参见附件(1575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防治输卵管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宫外孕的疗效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48例宫外孕保守手术术后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为观察组,另48例单用甲氨蝶呤治疗为对照组。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副作用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预防持续性宫外孕疗效高,为理想可靠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持续性宫外孕;血β-ΗCG

    

    随着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且渐趋向年轻化,腹腔镜下输卵管保守手术患者越来越多,其最主要的并发症是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率为5%~10%[1],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是手术医生以往的处理,合理的防治是减少二次手术发生的关键,防止发生就能减轻患者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减少医疗纠纷。对我院5年来96例腹腔镜保守手术的宫外孕患者进行预防治疗并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共96例腹腔镜下输卵管保守手术术后的宫外孕的住院患者,年龄19~43岁,平均26.5岁,术中输卵管浆膜层已局部注射20 mg甲氨蝶呤,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年龄、孕产次无明显差异性,观察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的各项指标及副作用。

    1.2.1 诊断标准[2]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持续不止,血β-ΗCG在术后第1天下降或下降<50%,且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又上升或反复呈阳性反应,术后12 d血β-ΗCG仅下降原值的10%以内即诊断持续性宫外孕。

    1.2.2 血β-ΗCG变化观察时间为术后第1、3、5、12天后及其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

    1.2.3 不良反应 观察胃肠道反应、黏膜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损害等。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米非司酮200 mg术后第2天顿服。对照组:术后第2天甲氨蝶呤单次肌肉注射50 mg。两组术中均为保守手术,输卵管浆膜层已用20 mg甲氨蝶呤。

    1.4 疗效判断 无下腹痛。B超提示无盆腔包块及积液,血β-ΗCG下降至正常<8 miu/ml,即无持续性宫外孕发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符合术前诊断,比较疗效,见表1。

    由表可见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防治持续性宫外孕有效率100%,两组均未发生,以往此类手术的发生率为5%~10%,而米非司酮联合术中用甲氨蝶呤比单用甲氨蝶呤的效果更明显,血β-ΗCG的下降率更高,经χ2检验P<0.05。

    2.2 副反应 比较两组副反应,观察组仅有轻微的手脚稍麻感2例,对照组白细胞稍下降1例,用药后恢复正常。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差异,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持续性宫外孕是保守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不可能去除所有滋养叶细胞,多数情况下,残留的少量滋养叶细胞多自行坏死吸收,还有少数病例残留的滋养叶细胞持续存活,引起持续性宫外孕[3],严重可致输卵管破裂,故术后行预防治疗是必要的,我院进行的是探讨一条更好的防治方法。

    甲氨蝶呤是一种抗代谢的化学药物,是叶酸拮抗剂,它通过与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的结合,阻断二氢叶酸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导致嘌呤和嘧啶的合成被抑制,从而干扰DNA、RNA及蛋白质合成和胚胎滋养细胞分裂,使妊娠胚胎停止发育,导致胚胎死亡而吸收[4]。米非司酮是一种较强的孕激素拮抗剂,具有甾体结构,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绒毛组织发生蜕变。两组在术中已用甲氨蝶呤的基础上,米非司酮采用顿服法,血药浓度高,不同机制杀死绒毛,避免其进一步生长,将持续性宫外孕的发生率降为零。从血β-ΗCG下降率观察,米非司酮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无差异性。另外,术中应尽可能的清理干净输卵管内残留的绒毛组织,经验证明胚胎挤出术易造成滋养细胞残留,应尽量不作挤出术[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7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