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1973574
刃针疗法结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5日 肖 峰
第1页

    参见附件(1641KB,2页)。

     头痛是就诊患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分类繁多,病因尤为复杂;有时难以具体明确[1]。而头痛患者中一部分头痛常伴随有颈枕部或(及)肩部症状,在诊治时大多简单地处理头痛,却对颈枕部或(及)肩部症状则忽略了,以致此头痛缠绵难愈。早在1983年Sjaastad[2]等首次提出了“颈源性头痛”这一概念, 颈源性头痛是一种慢性、偏侧头颅疼痛综合征,它可牵涉到整个头部疼痛。研究表明,颈源性头痛多起源于颈椎关节及颈项部软组织病变。颈源性头痛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但青壮年人常被忽视。目前多采用药物、非药物和理疗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疗效多不确定,近年来笔者用刃针疗法结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在临床实践中取得理想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80例,全部为门诊患者。按就诊的先后不同随机分为刃针疗法结合手法治疗组和单纯手法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6~56岁,平均40.2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6个月;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5~55岁,平均40.1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6个月,两组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其病情、病程、性别、年龄等分布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3] ①头痛、偏头痛呈持续性,伴颈肩酸痛、头晕、眼胀、恶心等症状,风寒劳累、饮酒可诱发疼痛加重;②颈椎活动度不同程度受限,颈枕部、乳突后部、肩周可见一个或多个压痛点,颈肌紧张或触及硬结、条索状物,有颈椎棘突或横突偏移;③颈椎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体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颈椎钩突有不等变尖,密度增高,或钩椎关节左右不对称或开口位片:有寰枢椎半脱位改变。④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压增高,眼、耳、鼻等器质性病变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令患者倒骑靠背椅,双手扶椅背,头颈前屈,前额枕在手背上(剃除局部头发)。治疗部位(1)肌肉附着点治疗:主要是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斜方肌在枕骨上项线的附着点,椎枕肌在下项线的附着点,头半棘肌在上、下项线之间骨面上的附着点。在上、下项线(包括上、下线)之间,寻找压痛及软组织异常改变处,针体朝枕骨骨面方向进入,针刃与人体后正中线一致,或略斜向外上方;(2)枕大、枕小神经出口处松解:枕大神经筋膜出口处为斜方肌外缘线与颞骨乳突连线交点,稍外方软组织凹陷中。枕大神经穿出皮下组织处为枕外隆凸与颞骨乳突连线的内1/3处。枕小神经走行处为,颞骨乳突处胸锁乳突肌腱后缘,与后正中线平行线通过上、下项线之间部分。沿上述神经走行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常规消毒后,术者指压进针点,刃针从指甲旁刺入,方向沿神经走行方向一致,纵行切割,横行摆动。感到针下有松动感即可。刃针治疗后,行手法治疗,按照患者X线所示,如棘突偏移或齿状突偏歪,或两侧钩椎关节不等宽,或椎体旋转等情况以手法治疗:患者取低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背后,一手托往患者下颌,一手托住后枕部,嘱患者放松颈部肌肉。术者两手徐徐用力,将患者头部向头顶方向尽量上提,然后使头部向一侧旋转,当旋转至接近固定感时,术者用适当力量使部继续向该侧旋转5~10°,此时多数可听到小关节弹响声,然后再作对侧旋扳手法,手法旋扳过程中不强求弹响声。每周在刃针治疗之后手法治疗1 次,3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为单纯手法治疗。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身后,先用手法放松头颈部肌肉和软组织,后施旋转复位手法,隔日1次,3周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头痛消失,伴随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好转:头痛明显减轻,伴随症状、体征消失或改善;有效:头痛减轻,伴随症状、体征有改善但不明显;无效:头痛及伴随症状、体征与治疗前相同。

    3.2 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最少1次,最多3次,对照组治疗最少1次,最多10次,均于1个疗程后按上述标准评定疗效,结果见表1。其中治疗组1次治愈者6例,2次10例,3次12例,共计治愈28例;对照组1次治愈者2例,5次4例,10次8例,共计治愈14例。治疗组的痊愈率70.0%,对照痊愈率的35.0%,经χ2检验,χ2=8.87,P<0.01,两组痊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效率95%,对照组显效率75%,χ2=10.0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刃针疗法结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治疗。

    4 讨论

    颈源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常见的病理改变有颈椎的正常解剖位置发生位移,肌肉、韧带、筋膜损伤后发生无菌性炎症或痉挛、粘连[4]。颈部软组织损伤及颈椎骨关节的移位,尤其枕颈部软组织损伤发生无菌性炎症或痉挛、粘连引起枕寰、寰枢关节失稳,以上的病理改变压迫和刺激枕部的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等神经,引起神经性头痛等症状。颅枕部软组织较薄但结构复杂,由浅入深可分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枕额肌、腱膜下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等5层。浅筋膜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使皮肤与帽状腱膜紧密相接,同时将脂肪组织分隔成无数个小格,内有神经、动脉、静脉,当与颈部有关的肌肉,如斜方肌、头半棘肌、头夹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等,长期姿势不良姿势如长期低头工作,发生损害、紧缩、紧张,导致浅、深筋膜肥厚,炎症渗出,粘连,均可压迫和/或牵拉神经、动脉、静脉致头痛。[5] 再者由于枕大神经绕寰枢关节突,当寰枢关节半脱位亦可受牵拉和损伤。颈源性头痛通过刃针疗法治疗后,除有将卡压神经的慢性无菌性炎症软组织松解、减压而解除卡压的作用,还有通过切割所致孔道的减压效果,而解除间隔室高内压的作用,也有通过切割组成骨一纤维管的变性软组织,而起到解除卡压和减小间隔室内压的双重治疗作用。同时配合手法,纠正颈椎骨关节的移位,解除其对神经压迫或刺激,达到缓解症状恢复功能的目的。筋骨并重,双管齐下,从病变起点入手,能迅速缓解症状,往往能达到长期而稳定的疗效。

    综上所述,刃针疗法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比单纯手法治疗,疗效显著提高。本治疗方法易于操作, 安全性高,疗效好,患者感觉轻松舒适,乐于接受,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4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