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1990071
贝优芬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预防皮肤反应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5日 王振华 张 宁 高国伟 武莉萍 谷晓华
第1页

    参见附件(2431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贝优芬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预防皮肤反应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在我科行术后放疗的129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在放疗前给予皮肤保护的健康教育。实验组69例,于每次放疗后涂抹贝优芬;对照组60例,按常规皮肤护理。疗效评价按RTOG关于放射性皮肤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分别观察0~4级的发生率及不同剂量范围出现的皮肤反应情况,比较两组之间的皮肤损伤。结果 两组总皮肤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级以上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肤反应多出现于40 Gy后,两者对比(P<0.05)。结论 贝优芬能减少乳腺癌术后放疗中2级以上皮肤反应的发生率,其皮肤反应出现时间明显延迟,对皮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放疗顺利进行。

    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反应,其病理改变及轻重主要与照射剂量、剂量分割、受照射体积及不同射线的物理学特性有关[1],2级以上反应患者明显感到不适,降低了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放疗的顺利进行。作者通过该临床观察发现,贝优芬能明显减轻乳腺癌术后放疗反应程度,延迟其出现时间,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将2007年7月至2010年9月收住我科的符合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69例,对照组60例,KPS评分>80分,均为女性患者,术式为改良根治术,年龄28~72岁,实验组平均年龄为48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0岁,两组病例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放疗方法 采用西门子直线加速器PRIMUS5411,给予6 mVX线和6~8 MEVβ线,2 Gy/(次·d),总量50 Gy。放射野为胸壁、腋窝及锁骨上区。照射野面积为198.6~442.5 cm2,平均252.7 cm2。

    1.3 基本护理及常规宣教 放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进行给予基本护理及常规宣教,指导患者尽量穿着低领、宽松、柔软干净的棉制衣物,指导患者尽量避免摩擦,不洗过热过冷水澡,尽量不用或选用温和的洗涤剂,有瘙痒感时禁止用手抓挠,可涂抹适量清凉油。饮食方面不食辛辣食品,多饮水、多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品,多食新鲜蔬菜瓜果。

    1.3 用药方法 贝优芬(医用皮肤保护凝胶)由山东贝诺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实验组在每次放疗后即应用贝优芬,将药物均匀的涂抹在照射野皮肤外1~2 cm范围,后约1~2 mm,并轻轻按摩以促进药物吸收,每天应用1~2次,直至放疗结束。

    1.4 皮肤反应观测与记录 每天查房观察放射夜处皮肤,及时记录反应的程度、出现时间。反应分级参考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2]:0级为无变化,1级为红斑,射野皮肤微红,有时瘙痒;2级色素沉着,皮肤稍有色素沉着,微黑;3级为干反应,皮肤明显色素沉着,发黑干燥,偶皮肤裂纹及干性脱皮;4级为湿反应,重度色素沉着,皮肤水肿、水泡、渗出,可有破溃。

    1.5 统计方法 统计采用SS10.0软件,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皮肤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和实验组皮肤总分应率分别为98.3%和94.2%,两者相比χ2=1.47,P=0.22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级以下和以上反应率分别为78.3%和21.7%,实验组为91.3%和8.7%,两者相比χ2=9.619,P=0.00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皮肤反应率对比(例,%)

    组别总例数0级1级2级3级4级

    对照组601(1.7)10(18.3)31(58.3)13(16.7)5(5)

    实验组694(5.8)50(73.9)9(11.6)5(7.3)1(1.4)

    作者单位:453000新乡市中心医院放疗科(王振华 高国伟 武莉萍 谷晓华),VIP综合科(张宁)

    两组患者中3级以上皮肤反应处理后坚持放疗,4级皮肤反应共6例,中止放疗后给予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吹干氧,涂抹湿润烧伤膏等药物,必要时应用抗生素等,2~4周后痊愈。

    2.2 皮肤反应发生剂量 对照组53例出现于40 Gy以前,实验组为17例,两者对比χ2=51.010,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3 讨论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患者照射野处皮肤会出现皮肤反应。严重的皮肤反应会导致患者产生抵触、害怕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放疗延迟、停止,导致治疗效果减弱甚至失败。作者认为放射性皮肤反应重在预防,次在治疗,一旦发生严重皮肤反应,治疗效果欠佳,且显效慢,势必影响放射治疗进程。目前国内有部分关于减轻放疗反应的报道。李素艳等[1]报道金因肽对急性皮炎有一定效果,其主要机制在于其促进鳞状上皮、血管内皮等多种细胞生长和调节蛋白合成作用,从而提高修复质量和治疗功效;另有报道京万红等中药亦能减轻皮肤放射性损伤[3];路燕琼等[4]报道贝优芬能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程度。

    贝优芬主要成分为聚氨基葡萄糖、冰醋酸及甘油,聚氨基葡萄糖被证实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5],其和甘油对皮肤吸附性和保湿性较好[6],可促进皮肤自我修复及新陈代谢,同时能明显改善皮肤的干燥。本研究中两组对比,2级以上及2级以下反应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对照组皮肤反应多发生于40 Gy以前,而实验组都发生于40 Gy以后,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贝优芬作为一种预防用药,能明显减小皮肤反应的级别,延缓皮肤反应的发生。本品无明显异味、无刺激、易耐受、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可作为减轻放疗皮肤反应的重要选择。

    参 考 文 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3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