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6期 > 正文
编号:11989510
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25日 江晓红
第1页

    参见附件(2686KB,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近2年来大肠埃希菌标本的来源构成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间的各类临床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用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生化试验卡鉴定,并用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相配套的药敏试验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大肠埃希菌285株;主要来源于中段尿标本(48﹒77%);连续2年对亚胺培南无耐药株,耐药率低的其次是阿米卡星(10.18%)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2.28%);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81.40%。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为33.68%,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远远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结论 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首选药物。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大肠埃希菌导致的医院感染流行及产ESBLs菌株的产生。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抗菌药物

    大肠埃希菌是临床常见病原菌,可引起机体多部位、多脏器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应用,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不断增加[1],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为此,笔者对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了耐药性监测及统计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与鉴定 收集本院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临床标本分离鉴定285株大肠埃希菌。菌种的分离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进行,所有菌株鉴定采用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至种。

    1.2 药敏试验 采用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相配套的药敏试验卡测试,所测抗生素包括: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啉、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左氟沙星、氨曲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15种。

    1.3 产超广谱β一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 采用NCCLS/CLSI推荐的ESBLs双纸片协同法和确证试验。

    1.4 质量控制 以标准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分别作为产ESBLs阴性和阳性对照菌。每次质控结果符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质控要求。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产酶率 285株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中段尿标本139株(48.77%)、呼吸道标本65株(22.81%)、分泌物(来自感染伤口)标本68株(23.86%)及其他种类标本13株(4.56%);285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96株,产酶率为33.68%。其中,中段尿标本45株(产酶率为32.37%)、呼吸道标本23株(产酶率为35.38%)、分泌物标本24株(产酶率为35.29%)及其他种类标本4株(产酶率为30.77%),各类标本中产ESBLs检出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药敏结果 产ESBLs菌株和非产ESBLs菌株耐药率比较,除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详见表1。

    3 讨论

    大肠埃希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肠道即有该菌存在,并终生存在。大肠埃希菌经常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水源及食物。粪便中的大肠埃希菌污染下尿路是引起急性肾盂肾炎的重要原因。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大肠埃希菌可侵入肠道外组织或器官引起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此外,在医院内则可通过患者之间,工作人员与患者间接触、呼吸道气溶吸入或各种医疗操作等,使患者获得感染,大肠埃希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最重要的病原菌[3]。本调查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主要来自泌尿道(48.77%)、呼吸道(22.81%)和分泌物(23.86%)标本,其中以泌尿道标本最为常见,说明以上部位为医院感染好发部位,临床医务人员应注意患者泌尿道、呼吸道和伤口等易感部位,早期发现、及时控制医院感染。

    由于ESBLs由质粒介导,可在细菌间通过接合、转化和转导等形式扩散,并有较广的水解底物谱,可水解青霉素,第一、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但对头霉类和碳青霉烯类无影响,同时ESBLs的质粒上可携带有对氨基苷类和氟喹诺类多种耐药基因,产ESBLs菌株对这两类药也易产生耐药,故ESBLs菌株的耐药谱广呈多重耐药。本组资料显示:在285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96株(33.68%),且中段尿、痰和分泌物标本中产ESBLs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4]相似。

    大肠埃希菌对β内先酰胺酶类抗菌药物耐药日益增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大量盲目使用β内先酰胺类抗菌药物导致产β内先酰胺类酶的菌株增加,故测定β内先酰胺酶,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5]。表1显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仅对亚胺培南没有产耐药外,对阿米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0.18%和12.28%,对庆大霉索,环丙沙星等13种抗生素耐药率均在50%以上。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除了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这两种药耐药率在55%以上外,对其他13种抗生素耐药率均在50% 以下,与有关文献报道[6]相近。提示产ESBLs菌株较非产ESBLs菌株耐药谱广,表现多重耐药。根据2001年NCCL的提示,如果产ESBLs菌株确证,不管体外药敏实验结果如何,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曲南均报告耐药,所以产ESBLs菌株除了对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南未见耐药菌株外,对其他抗菌素选择性不大,由于碳青霉烯类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和对多数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等优点,是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最佳选择之一,随着碳青霉烯类大量应用于临床,肠杆菌科开始出现对亚胺培南耐药株的报道,同时是抗菌素中继发性真菌感染中最严重的药物之一,使用亚胺培南时要严谨,临床要在确证或高度怀疑ESBLs菌株感染和复杂性感染才考虑,减少继发性真菌感染和耐药株

    由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远远高于不产酶的菌株,且交叉耐药现象更显著,所以区分产ESBLs与非产ESBLs菌株对临医师选择抗菌药物尤为重要[7]。对于治疗不同部位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在考虑抗菌药物药理机制的同时,还要考虑由于感染部位不同而产生的耐药性以及药物有效浓度的差异,严格微生物药物敏感结果,合理、有效的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医院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和减少ESBLs菌的产生与传播。

    参 考 文 献

    [1] 郭珊.产超广谱β内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6(3):656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8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