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7期 > 正文
编号:12158802
进展期胃癌术中行区域性缓释化疗的安全性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25日 何行昌
第1页

    参见附件(2792KB,2页)。

     14腹腔并发症、化疗毒副作用及疗效评定

    141腹腔相关并发症的观察① 化学性腹膜炎,患者有腹膜刺激症状如明显腹痛,腹胀伴有腹肌紧张,发热和血白细胞升高等表现。②吻合口漏。③经细菌学证实的切口感染和/或裂开。④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⑤腹腔脓肿。⑥其他。

    142化疗毒副作用指标① 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包括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不能忍受的恶心、反复呕吐、明显厌食等症状。②骨髓抑制,外周血白细胞(WBC) <40×109/L,红细胞(RBC) <35×1012 /L,血小板(PLT) <100×109/L。③肝功能异常,包括血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指标2 项或2 项以上异常。④肾功能异常、血尿素氮、肌酐1项或2 项高于正常;(血常规和肝肾功能于手术后每两天复查一次直至进行全身化疗停止后结束[2])。⑤其他。

    143疗效判定所有患者化疗结束后,通过胃镜复查和上消化道钡透、腹部彩超、腹部CT对肿瘤病灶大小进行评估,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的疗效根据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后腹腔相关并发症对比分析,见表1。

    22两组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后出现化疗毒副作用对比分析,见表2。

    23两组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后疗效判定分析,见表3。

    胃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资料显示胃癌治疗失败的病例中高达53%的患者仅有局部复发而无远处转移[3]。临床治疗中除了要通过规范化的根治性手术,切除原发病灶,清扫区域淋巴结外,术中和手术后的辅助性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杀灭手术前已经存在或手术中脱落的肿瘤细胞是目前胃癌外科治疗防治复发的主要途径,也是胃癌外科研究的重点之一。因此,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后配合化疗是预防肿瘤复发的重要手段[4]。胃癌手术后,通过静脉能到达腹腔内或腹腔内未切除肿瘤部位的化疗药物是极其有限的,同时大剂量的全身用药带来的毒副作用,常常令患者难以耐受;这也是迄今为止,全身化疗疗效难以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部分医院在胃癌根治术中将氟尿嘧啶注射液稀释后进行腹腔灌注化疗,为较常应用的辅助化疗方法,其优点是氟尿嘧啶在腹腔内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即时杀灭腹腔内残余或脱落的癌细胞及腹腔内的微小转移病灶,有助于预防或推迟肿瘤的复发,但是存在停留时间短且组织渗透能力有限的缺点,临床效果不佳。而术中给予氟尿嘧啶缓释剂行区域性化疗的目的是:杀灭术后腹腔内残留癌细胞。氟尿嘧啶缓释剂可在给药区域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并维持足够长时间,具有缓释和靶点的双重性,其氟尿嘧啶的缓慢释放可继续15 d以上,对于肉眼可见的病灶,可以用植入针将药物直接植入到肿瘤内部,其在肿瘤内有效药物浓度扩散半径为3~6 cm,是一种理想的局部化疗制剂,为老药物在肿瘤治疗的方面找到新的用途[5]。

    本研究显示:疗效判定治疗组:完全缓解8例占267%、部分缓解11例占367%、疾病稳定7例占233%、疾病进展4例占133%。对照组:完全缓解5占17%、部分缓解9例占300%、疾病稳定11例占367%、疾病进展5例占167%。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而治疗组腹腔相关并发症为4例而对照组为5例;治疗组治疗后出现化疗毒副作用10例占333%,对照组为11例占367%。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腹腔相关并发症与化疗毒副作用无显著差异。

    区域性缓释化疗可以在术中及时、方便地将药物给到任何可能有肿瘤残留的部位,能够在给药区域长时间稳定维持较高药物浓度,有利于杀死术中没有切除的病灶、微小转移灶以及腹腔游离癌细胞,具有缓释和靶点的双重特性,体现了显著的药效学结果。我们使用该方法患者耐受性良好,用药后临床疗效增加而未见明显的全身、局部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吴铁鹰,王科成,陈竹袁,等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化疗的临床研究临床肿瘤学杂志,2002,7 (6):467468.

    [2]高炜,刘民,高占军,等草酸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肠癌47例疗效观察中国医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9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