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2182123
用ABCD3F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脑卒中风险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5日 王为强 张子诚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ABCD2、ABCD2F、ABCD3及ABCD3F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ABCD2、ABCD2F、ABCD3及ABCD3F评分法评分,观察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17 例TIA 患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2.2 %。ABCD2、ABCD2F、ABCD3及ABCD3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71、076和0.84,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CD3F评分法可能优于其他三种评分法。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BCD3F;预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类型,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因此,早期对TIA患者进行转归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其风险预测模型有ABCD2 评分法及在其基础上衍生的ABCD2F评分法和ABCD3评分法等[13]。本研究通过对117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来比较这三种预测法的有效性,并探讨更好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8年9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17例以TIA 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其中男74例,女43例,年龄32~83岁,平均63.7岁。

    纳入标准:①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②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 min,多在1 h内,不超过24 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③结构性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1.2 资料收集及评分标准 对所有入选患者收集以下资料:年龄,性别,TIA的症状,包括症状的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有无偏身无力和语言障碍;患者的既往史(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等)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等。严格按照ABCD2、ABCD2F、ABCD3及ABCD3F评分法(表1)对每名患者进行评分。

    1.3 脑梗死的判断方法 以病程第7天为终点事件观察时间点,由神经科专科医师的判断是否发生脑梗死,所有进展为脑梗死的诊断均按照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4],并有影像学证据。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两种评分法的临床价值比较应用ROC曲线,计数资料组间分析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早期脑梗死的发生情况 117例TIA 患者7 d内进展为脑梗死者26例,占总病例数的22.2%。

    2.2 4个评分法预测TIA在7 d发生脑梗死的结果比较

    7 d内的ROC曲线显示,4种方法的P值均小于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从ROC曲线下面积上看,ABCD3 F评分法优于其他3种方法预测 (表2)。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多在1 h内完全缓解,最长不超过24 h。2009年美国卒中协会在Stroke上发布了TIA的新定义: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无急性脑梗死的证据并需进一步加强紧急干预[5]。 鉴于常规采用组织学标准诊断不具有操作性,同时考虑到与国际上、既往流行病学研究数据的可比性和延续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专家共识组建议仍采用上述24 h定义,诊断为临床确诊TIA[6]。TIA是脑梗死的超级预警信号,继发脑梗死的风险很高。

    Giles[7]等一项对10126例TIA患者的Meta分析认为TIA患者7 d卒中的平均比例为5.2%。而本研究TIA 后7 d内进展为脑梗死者26例,占总病例数的22.2%;这高于国外研究报道,但与国内文献报道7 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相近[8,9]。这可能与国内多以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病情相对较重有关。因而,对TIA患者进行分层评价和处理非常必要。

    目前常用ABCD2 评分法进行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风险预测。此系Johnston等[1] 提出,他们认为在评分≥5分的患者中,TIA 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为27 %,而评分<5分者仅为0.4 %。但Fothergill等[10]发现,在7 d内发生脑梗死的TIA患者中,仍有25%的患者ABCD2量表评分≤4分。为能提高ABCD2评分法敏感性,近年来有很多研究对其进行了改良。限于我国国内目前情况,临床上比较易于操作有ABCD3评分和ABCD2F,前者增加双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本次发作前7 d内有1次早期发作),后者增加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本研究表明,无论是ABCD3评分还是ABCD2F, ROC曲线下面积(0.76、0.71)均高于ABCD2评分法(0.69),虽其95%CI有重叠。

    ABCD3 评分法仅根据临床检查和病史,其与操作人员的掌握程度及患者的配合程度有关,难免存在一定差异,通过与Fib联合应用,可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判断TIA预后。本研究验证了这一观点,结果显示ABCD3F评分法的ROC曲线下面积(0.84)均高于ABCD3(0.76)和ABCD2F评分法(0.71),虽然其95%CI有重叠。

    本研究表明ABCD3F评分法优于其他方法,可更好地帮助医生鉴别高危患者,以便采取最佳的卒中预防措施。但仍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

    参 考 文 献

    [1] Johnston SC, Rothwell PM, NguyenHuynh MN,et al. Validation and refinement of scores to p redict very early stroke risk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Lancet,2007, 369(9558): 283292.

    [2] 王为强, 任明山, 杨毅. 应用ABCD2评分法和纤维蛋白原预测TIA后短期脑卒中风险. 卒中与神经疾病,2009,16(2):98101.

    [3] Merwick A, Albers GW, Amarenco P,et al.Addition of brain and carotid imaging to the ABCD2 score to identify patients at early risk of stroke after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a multicentre observational study. Lancet Neurol, 2010,9(11):1060106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8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