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468365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目标监测性监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5日 娄玉英
第1页

    参见附件(837KB,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目标监测对降低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意义。方法 通过对本院2012 年8月1日~2012年7月31日进行的2337例全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进行了目标监测, 分析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制定合适的感控措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结果 共监测手术患者2337例, 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6例, 感染率1.11% 。2012年8~12月Ⅰ类清洁切口感染率是1.42%, 2013年1~7月Ⅰ类清洁切口感染率是0.86%, 降低0.56%。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通过对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目标监测, 提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Ⅰ类清洁切口;目标监测;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继发于手术操作形成的伤口中的感染[1], 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 而Ⅰ类清洁切口感染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1%~5%[1], 一旦发生感染, 将影响患者的愈后, 再次手术、再入院、住院天数延长、甚至病死率增加[1], 为了预防与控制Ⅰ类清洁切口感染, 对安徽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Ⅰ类清洁切口进行目标监测, 并进行统计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为2011年8月1日~2012年7月31日本院Ⅰ类清洁切口2337 例手术患者。

    1. 2 诊断标准 手术部位感染诊断标准按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

    1. 3 监测方法 ①监测前准备:监测开始前对手术室及手术科室主任、护士长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 取得支持和配合。②制定监测方案, 对手术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
------
    娄玉英 安徽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摘要】目的探讨目标监测对降低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意义。方法通过对本院2012年8月1日~2012年7月31日进行的2337例全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进行了目标监测,分析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制定合适的感控措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结果共监测手术患者2337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6例,感染率1.11%。2012年8~12月Ⅰ类清洁切口感染率是1.42%,2013年1~7月Ⅰ类清洁切口感染率是0.86%,降低0.56%。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通过对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目标监测,提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Ⅰ类清洁切口 目标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

    【分类号】R619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继发于手术操作形成的伤口中的感染[1],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而Ⅰ类清洁切口感染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1%~5%[1],一旦发生感染,将影响患者的愈后,再次手术、再入院、住院天数延长、甚至病死率增加[1],为了预防与控制Ⅰ类清洁切口感染,对安徽芜湖市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3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