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1期 > 正文
编号:11977283
固定矫治器对牙龈状况及龈沟液细菌组成影响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日 黄香娥 肖水清
第1页

    参见附件(1310KB,2页)。

     矫治6月8578.8220.001.180

    矫治12月7574.6725.3200

    矫治结束时7772.7327.2700

    结束后3月8182.4717.5200

    注:在相应时间点上与矫治前相比较,* P<0.05

    表2

    戴矫治器前后不同时期龈沟细菌相对分布的变化(%,x±s)

    检测时间例数球菌直杆菌梭状菌丝状杆菌弯曲菌螺旋菌

    矫治前10054.23±1.4230.46±0.784.67±0.874.03±0.843.39±0.663.22±0.54

    矫治1月9330.46±1.68**23.32±2.5120.23±1.02**4.88±0.982.23±0.7618.88±1.89**

    矫治2月9731.46±2.33**26.58±1.6618.57±1.92**3.76±1.211.78±0.8717.93±3.02**

    矫治3月9442.56±2.82*28.57±1.3411.94±2.11*4.85±1.352.21±0.739.96±2.55*

    矫治6月8548.82± 1.8628.52±1.678.27±1.74*3.23±1.113.86±0.887.30±1.39*

    矫治12月7549.83±2.5329.75±1.877.21±1.543.92±1.783.90±0.915.29±0.89

    矫治结束7749.70±2.1130.35±1.676.38±1.054.58±1.613.32±0.795.58±0.96

    结束3月8150.04±3.2130.66±2.056.32±1.634.36±0.762.83±1.085.79±0.64

    注:在相应时间点上与矫治前相比较,*P<0.05,** P<0.01

    3 讨论

    3.1 固定矫治器对牙龈组织健康的影响 固定矫治是矫治错颌畸形的主要方法,但由于矫治装置改变了口腔内环境,使原有的微生态平衡状态正常菌群间相互制约受到破坏,从而对口内定居的微生物产生影响。口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均发生了改变。这些因素都有利于菌斑沉积,进而导致牙龈组织的炎症。一般来说,正畸过程中的牙龈炎症是可恢复的,但是在牙周致病菌介入下,则可能引起牙周附着丧失和垂直骨丧失,这种破坏是非可逆的[3],因此监测牙周致病菌的状况,防止不可逆性的牙周损害,在临床上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显示戴入矫治器1、2月后牙龈炎症指数明显增高,3月后逐渐恢复,与国外学者报道相符[4]。说明矫治器对口腔微生态平衡影响的关键时期是戴用后前3个月,此后由于患者逐步习惯和适应了矫治器,被破坏的微生态平衡逐渐得到恢复;初戴矫治器时,患者尚未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或重视程度不够,造成食物残渣滞留,固定矫治装置也对口腔自洁作用造成负面影响,所有这些都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条件,复诊后医务人员及时给与了正确的口腔清洁指导,对个别病例采取特殊处理进行了牙周维护,3月后牙龈炎症得以及时缓解、控制。此时GI虽稍高于正常,但与初戴1月相比,已有显著下降,在矫治结束3月完全恢复正常。说明在固定矫治器的使用过程中,只要注意正确的刷牙方法,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同时配合适当的临床治疗措施,就可以保证牙龈组织的健康。

    3.2 固定矫治器对龈沟细菌组成的影响 本研究龈沟液标本刚果红染色结果显示,戴用固定矫治器前后不同时期,龈沟细菌相对分布的变化有明显差异,矫治前龈沟细菌构成中以球菌居多,杆菌较少,梭状杆菌和螺旋体的比例很少,戴矫治器1月后球菌比例明显下降,梭状杆菌和螺旋体的比例明显升高,3月后逐渐恢复,矫治结束撤除矫治器后3月恢复正常,与Huser等采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的结果一致,他们发现戴矫治器后47 d时球菌比例明显下降,而螺旋体的比例明显增加,这种变化一直延续到第90天,研究证明矫治器的戴入引起了龈沟细菌分布的明显变化,梭状杆菌和螺旋体的升高可能在戴矫治器后牙龈炎症的发生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临床上检测这些致病菌有助于正畸治疗中牙龈炎症的预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1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