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1期 > 正文
编号:11977300
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稳定性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日 徐学新 韩海心 余东
第1页

    参见附件(1962KB,3页)。

     血小板采集后经过3 h震荡可使血小板充分解聚,加入DMSO后可快速得到均匀,对冷冻血小板的稳定性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有人认为:加药前经过3 h的震荡可使冰冻血小板融化后聚集物明显减少[3]。数据显示:只要确认采集后无血小板聚集现象存在,立即加药与震荡3 h后加药于90℃以下冷冻保存的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稳定性的差异无显著性。加药前是否需要震荡应以血小板是否存在聚集现象而定,震荡时间过长可能对冷冻血小板的回收率产生影响。数据显示,2005~2007年共制备冰冻保存血小板474袋,加药前均未震荡3 h,采集后确认无聚集现象后立即加药及时放置90℃~120℃保存,临床使用前融化复苏均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表明加药前只需要确认血小板是否存在聚集现象,震荡3 h对冰冻血小板的稳定性没有多大帮助。

    将数字显示温度计的探头放置到与血小板体积相当的血浆里,然后将血浆分别置于不同贮存温度中冷冻保存,检测不同温度条件下血浆内部实际的冷冻速度。结果显示:调节温度在90℃、100℃和120℃三种情况下,血小板在0℃以上、0℃、30℃、40℃、70℃等不同温度区域的实际降温速度与调节温度在80℃时的降温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虽然众多资料表明DMSO作冷冻保护剂,不控制降温速度,80℃冰箱冷冻保存血小板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明显。同样也有报道80℃冷冻保存血小板融化复苏后有絮状聚集物或纤维蛋白析出等不稳定现象的发生。本研究显示,调节冰箱温度为80℃时,0℃以下冷冻保存血小板内部实际降温速度较慢,特别是关键的0℃和30℃~40℃的下降速度。而冰箱调节温度在90℃以下,冰冻保存血小板内部实际降温速度可以达到(1~3)℃/min。有报道血小板冷冻保存的冷却速度一般控制在(1~2)℃/min[4]。结合以上资料,笔者认为冰冻血小板内部实际降温速度是确保冷冻血小板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确保冰冻血小板的稳定性,避免融化后纤维蛋白或絮状聚集物等不稳定性因素的产生,控制好血小板采集时间,加入DMSO的速度保持稳定,确认加药前血小板没有聚集现象都是必要的。在无速率降温仪的情况下,血小板冷冻保存在90℃~120℃可以确保冷冻血小板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陈兴智,李聚林,张源,等.冰冻血小板的制备的稳定性研究.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1(10):4851.

    [2] 丁国良,赵树华,王珍,等.冻存血小板中出现絮状物的原因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04,6(2):114.

    [3] 孙艳萍,袁媛,陈召江,等.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不可逆聚集的原因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7(2): 8889.

    [4] 王培华.输血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6.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6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