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3期 > 正文
编号:11976943
泊洛沙姆188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林 恩 赖润龙 吴 刚
第1页

    参见附件(1437KB,2页)。

     1.2.3测定脑含水量建立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模型,各组大鼠在实验30 min,2 h,6 h,12 h 各时间段分别过量麻醉处死,快速断头取脑,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

    1.2.4统计学方法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10.0 及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方差t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颅内压监测结果对照组30 min 与该组 2 h、6 h 时间段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2 h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188治疗组12 h 时较同一时间段模型组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脑含水量变化各组脑组织含水量与时间成正比关系。对照组与P188 治疗组12 h脑组织含水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各组脑组织颅内压变化(x±s,n=5)

    

    分组

    颅内压(mm Hg)

    30 min2 h6 h12 h

    对照组6.52±0.314.59±0.325.55±0.316.52±0.30

    P188治疗组6.48±0.394.60±0.384.53±0.324.98±0.32

    表2

    各组脑组织含水量变化(x±s,n=5)

    

    分组

    含水量(%)

    30 min2 h6 h12 h

    对照组69.28±0.4172.43±0.4373.95±0.4279.41±0.45

    P188治疗组68.98±0.3670.55±0.3572.80±0.3673.43±0.45

    3讨论

    研究发现,对照组在注入自体血液30 min内出现颅高压峰值,此阶段颅内压与注血速度、注血量成正比,此阶段所产生颅高压应该与注入血液多少有关。30 min~2 h期间颅内压缓慢下降,此阶段前期注入的血液在大鼠硬膜下腔缓慢扩散,对应的恰好是颅内压逐渐降低。此后硬膜下腔血液凝固释放出各种凝血酶、各种炎症因子及血肿压迫一段时间后造成脑组织细胞缺氧,水肿及血液本身对血管的刺激因素[2,3],引起血管痉挛,更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形成,使颅内压在注血2 h后又出现升高的趋势,本实验数据证实了这个过程。从实验数据提示:P188治疗组颅内压在注血6 h~12 h期间无明显升高,且较对照组同一时间段明显降低。从脑组织含水量实验数据显示,对照组脑组织含水量基本变化不大,模型组提示脑组织含水量随实验时间而递增; P188 治疗组脑组织的含水量在12 h时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合颅内压、含水量数据分析得知:P188治疗后颅内压及脑含水量都有降低的趋势。

    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相关因素很多。如:血脑屏障破坏、微循环障碍、脑内自由基增加、血栓素A2(TXA2)及前列环素(PGI2)的变化、神经递质与神经肽类的变化、神经细胞钙超载等,均影响脑水肿的发生发展。本研究的模型在注入自体血后大致分为几个阶段[4],最初血肿只是压迫作用和占位效应,而后内凝血级联反应激活和凝血酶释放,红细胞破碎和血红蛋白诱发的神经毒性作用。在此过程中,血液凝固后释放的凝血酶及红细胞破碎后释放血红蛋白对继发性炎症反应发挥关键作用[5]。血液凝固释放出的凝血酶通过受体途径激活反应细胞,使之产生并释放大量的IL1α、IL1β、TNFα、TGFβ、NO、谷氨酸盐、氧自由基等细胞因子,及毒性物质破坏血脑屏障,释放出的血红蛋白通过其降解产物又进一步参与了迟发性脑水肿形成[6]。使用P188 治疗过程是:注射自体血的模型产生占位效应引起颅内压升高,而后凝血级联反应激活和凝血酶释放,继发性炎症反应及免疫补体反应,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引起细胞水肿含水量增多并破坏了血脑屏障完整性,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大使P188得以渗透,作用于区域内的神经细胞,减少脑水肿形成[79],从而出现了P188治疗后颅内压及脑含水量都有降低的趋势。

    综上所述,泊洛沙姆188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大鼠模型的研究显示,泊洛沙姆188 能减轻压迫区域颅内压及脑组织含水量,提示颅脑损伤后P188可以透过血脑屏障。

    参考文献

    [1]Miller JD,Bullock R,Graham DI,et al.Isehemic brain damage in a model of acure subdural hematoma.Neurosurgery,1990,27(3):433439.

    [2]Kevin R,Lee KR,Kawai N,et al.Mechanisms of edema formation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effects of thrombin on cerebral blood flow,blood 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and cell survival in rat model.Neurosurgery,1990,27(3):433439.

    [3]Xi G,Keep RF,Hoff JT.Erythrocytes and delayed brain edema following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3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