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4期 > 正文
编号:11976736
PET/CT在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中的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曹永新 彭玉龙 何国荣 黄连涛 罗小勇 庞 伟
第1页

    参见附件(1469KB,2页)。

     【摘要】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用18F-FDG-PET/CT评价的早期代谢疗效与常规CT评价的客观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入组初治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和晚期NSCLC 31例,行含铂双药方案全身化疗。在第一周期化疗前后行全身PET/CT检查,第二周期化疗后行胸部增强CT检查。按RECIST标准和Wolfgang的SUV值标准分别评价肿瘤客观疗效和代谢缓解率。将第一周期后的代谢缓解率分别与第一周期后和第二周期后的客观疗效进行统计比较,判断二者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 第一周期化疗后客观有效率为29.0%,代谢缓解率为58%,两者之间并无一致性(P<0.05)。第二周期化疗后客观有效率为41.9%,与第一周期化疗后的代谢缓解率是一致的(P>0.05)。结论 18F-FDG-PET/CT 可以较早的,准确的评价NSCLC的化疗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CT。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PET/CT;药物治疗;治疗效果

    早期判断化疗药物的疗效对于减少因无效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及时选用新的治疗方案及节约患者的费用有重要意义。PET/CT是把CT和PET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影像技术,它同时提供了肿瘤的解剖信息和功能信息,在肺癌早期诊断、临床分期方面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1,2],但在早期判断化疗疗效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设计了这项实验以评价PET/CT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早期疗效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标准:病理学确诊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初治患者;ECOG评分0~1分;预计生存期> 3个月;肺部存在可以按RECIST标准评价的原发病灶;无糖尿病史,血糖正常。按以上标准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入组了31例患者,年龄35~70岁,男21例,女10例;不可切除的ⅢA期2例,ⅢB期7例,Ⅳ期22例;鳞癌11例,腺癌20例。

    1.2 仪器设备 PET/CT型号为美国GE公司Discovery ST16。显像剂为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 。CT为日本东芝公司的64排螺旋CT。

    1.3 化疗方案 原则上首选GP方案:GEMZ 1250 mg/m2 ,第1、8天;DDP 75 mg/m2 ,第1天,3周为1个疗程。有两例患者担心消化道副反应而选择GC方案GEMZ 1250 mg/m2 ,第1、8天,CBP,AUC =5,第1天。3周为1个疗程。

    1.4 检测及评价方法 化疗前和化疗1个周期后(三周)各做1次全身PET/CT扫描;化疗第二周期后行一次胸部CT增强扫描。PET/CT评价:在同机CT图像的引导下,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依据受检者的体质量、注射剂量和ROI放射性计数,由计算机求出肺部原发癌灶的最高SUV值( Standard Up take Value)。采用Wolfgang的标准[3]:如果1个周期化疗后肺部原发癌灶的最高SUV值下降>20% ,则称为代谢缓解;如果最高SUV值下降≤20% ,则称为代谢无缓解。CT采用RECIST标准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配对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分别比较第一和第二周期化疗后的客观疗效与第一周期化疗后的代谢缓解率是否具有一致性。

    2 结果

    第一周期化疗后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CR为0例,部分缓解(PR)为9例,稳定(SD)为22例,恶化(PD)为0例,客观有效率为29.0%(9/31)。按SUV值评价疗效代谢缓解为18例,代谢无缓解为13例,代谢缓解率为58%(18/31)。两者之间并无一致性(P<0.05)。(表1)

    表1

    第一周期化疗后客观疗效与代谢缓解率的关系

    18F- FDG-PET/CT代谢缓解RECIST标准

    CRPRSDPD代谢缓解率

    代谢缓解0810058%(18/31)

    代谢无缓解01120

    客观疗效29%(9/31)

    第二周期化疗后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CR为0例,PR为13例,SD为13例,PD为5例,客观有效率为41.9%(13/31)。与第一周期化疗后按SUV值评价的代谢缓解率是一致的(P>0.05)(表2)。

    表2

    第二周期化疗后客观疗效与第一周期化疗后代谢缓解率的关系

    18F- FDG-PET/CT代谢缓解RECIST标准

    CRPRSDPD代谢缓解率

    代谢缓解0126058%(18/31)

    代谢无缓解0175

    客观疗效41.9%(13/31)

    第一周期化疗后评价为SD并代谢缓解的10例患者,在第二周期后有4例达到了PR,第一周期化疗后评价为SD并代谢无缓解的12例患者,在第二周期后有5例评价为PD。第一周期9例PR患者中8例达到代谢缓解,而有1例代谢无缓解(靶病灶SUV值从由3.1到2.8)。第二周期后该患者靶病灶继续缩小。

    3 讨论

    目前评价NSCLC化疗疗效常用的方法是化疗两周期后通过CT扫描,采用由RECIST标准进行评估,但由于肿瘤在经过化疗后解剖结构的改变远远滞后于肿瘤的代谢改变,因此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PD的患者,一方面增加了无效化疗带来的毒副反应和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延误了其他可能有效的治疗。

    PET现常用的显像剂是18F-FDG,它是葡萄糖结构的类似物。恶性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代谢明显增强,具有旺盛的葡萄糖代谢能力的特点,在PET影像上表现为明显的放射性浓聚,并能根据SUV值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肿瘤病灶的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但PET对解剖结构的分辨率较差,而CT正好弥补了这个缺点,它在PET/CT检查中起着衰减校正、定位、辅助诊断和独立诊断作用,与单纯的PET相比,CT提高了PET/CT检查的速度,增加了信息量[4],还能检出在PET影像上表现不典型的部分肿瘤,二者相互印证,提高了PET/CT的诊断水平。

    笔者在实验中发现,第一周期化疗后,CT评价的结果和PET/CT并不一致,但第二周期化疗后两者的结果是一致的,考虑原因可能是第一周期化疗后有一部分有效的肿瘤代谢发生了变化,但结构,大小变化不明显,而第二周期继续有效的化疗后,肿瘤代谢的变化和大小的改变才趋于一致。另外第一周期化疗后评价为SD并代谢缓解的10例患者,在第二周期后有4例达到了PR,但第一周期化疗后评价为SD并代谢无缓解的12例患者,在第二周期后却有5例进展为PD,这也说明了PET/CT较CT能更早,更准确的判断化疗疗效。我们也观察到一例患者,化疗后的SUV值并未达到代谢缓解(由3.1到2.8),但CT评价疗效却达到了PR,而且第二周期化疗后,病灶继续缩小。这表明有极少部分肺癌患者在SUV值上变化不典型,但CT可以弥补此缺陷,CT与PET的有机结合在评价NSCLC化疗疗效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当然PET/CT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各种原因引起的假阴性,假阳性;价格昂贵,普及率不高;在疗效判断上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6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