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5期
编号:11982727
腹部手术后肠瘘39例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3 肠瘘的治疗

    2.3.1 保持引流通畅,充分引流是及必要的腹腔冲洗是治疗肠瘘的重要步骤。肠瘘发生后胃液、胆汁、胰液等大量消化液或肠内容物外漏到腹腔,会腐蚀周边组织,使瘘口难以愈合,此时保持引流通畅可以减少消化液对腹腔及皮肤的刺激,腹腔冲洗可稀释消化液和减轻局部炎症水肿,有利于瘘口周围肉芽生长修复。此外漏出液积聚还会引起腹腔感染,脓肿形成。因此保持引流通畅,充分引流非常重要。如果术中已放置引流管则要保持通畅,使漏出液及时,有效引出;如果术中未放置引流管或引流效果欠佳者可在B超或CT引导下进行置管。引流管一般放置在低位或肠瘘部位附近但不要压迫肠管,以免加重肠瘘或引发新的肠瘘。我们一般采用三套管引流,此管有侧孔多,不容堵塞,并可以更换管蕊及冲洗等优点。冲洗液一般用生理盐水,吸引中心负压压力控制在8~12 kPa[2],在冲洗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引出的量及颜色,及时清理堵塞,调整引流管与瘘口的位置及冲洗的速度和冲洗液量。瘘口皮肤周围应加强护理,并用氧化锌或磺胺嘧啶银软膏涂抹,凡士林纱条敷盖保护皮肤。

    2.3.2 控制感染是治疗肠瘘的关键,25%~75%肠瘘有合并腹腔感染[3],多因早期引流不畅所致,是肠瘘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内研究报道,肠瘘因感染而死亡者占肠瘘死亡总数92%,是肠外瘘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