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6期 > 正文
编号:11976323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孙留安
第1页

    参见附件(925KB,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腹部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0例患者均于术后7~14 d愈合,70例一期愈合,10例二期愈合,所有患者切口均未发生感染。结论 通过本组观察,总结通过纠正重视患者的基本情况,术中精致的操作,术后正确的处理能够减少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和促进切口脂肪液化创面的恢复。

    【关键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6.101

    作者单位:457000河南省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

    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和电刀在外科手术中的广泛应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逐渐增多。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普外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现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腹部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0例,其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28~78岁。肥胖62例(肥胖标准体质量指数BMI>23~26)体重正常18 例,糖尿病15例,低蛋白血症7例,贫血4例。

    1.2 手术方法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0例,胆总管、肝内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术8例,胃大部分切除术15例,脾切除术10例,阑尾切除术21例,结肠癌根治术10例,直肠癌根治术6例。

    1.3 诊断标准 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现象,无脓性分泌物,临床无发热等炎症反应;属于无菌性炎症,渗出液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渗出液涂片有少量炎细胞,没有脓细胞[1]。

    1.4 治疗方法 积极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纠正贫血,局部应用电磁热疗,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切口干燥,减少渗液形成;对切口渗液较少,表皮未裂开,液化范围小、浅者,一般不拆除缝线;由两边向中央挤压切口,将渗液尽可能排出后外敷碘伏纱条。多数患者经2~3次换药后可按期拆线;渗出液较多范围在3~5 cm者,于液化最明显处拆除1~2针缝线或低位拆除1~2根缝线,仔细冲洗,盐水纱条引流,每天换药1次;液化范围大于5 cm皮下分离者,拆除缝线,排除渗出液,细致冲洗创面,放置盐水纱条引流1次/d至切口肉芽组织新鲜后行Ⅱ期缝合;拆线后切口裂开脂肪液化者,未完全冲洗后放置盐水纱条引流,无渗液后用创可贴或蝶形胶布对合切口[2]。裂开者于液化最明显处撑开,排尽液体,清除坏死脂肪组织;裂口较长则行二期缝合,全部患者均口服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 结果

    80例患者均于术后7~14 d愈合,70例一期愈合,10例二期愈合,所有患者切口均未发生感染。

    3 讨论

    3.1 病因 肥胖患者较厚的腹壁脂肪本身血运较差,皮下组织切开后脂肪的血运遭到了进一步的破坏;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贫血、低蛋白血症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组织抵抗力和愈合能力下降[3];高频电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时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特别是用高频电刀使用不当时,如用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用电刀长时间停留或反复切割脂肪组织;术中或术后消毒时酒精进入切口,使脂肪组织破坏、液化;手术操作粗暴、反复移动拉钩增加对脂肪组织的机械刺激;术中大块钳夹结扎、止血不彻底、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脂肪组织发生氧化分解反应[4]。

    3.2 预防 术前积极控制感染、高血糖和高血压,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术后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合理使用高频电刀,避免损伤真皮层[5]。对肥胖患者应慎用电刀,使用时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图快而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细胞变性坏死;注意保护手术切口。使用切口保护膜或缝干纱布条保护切口,避免长时间暴露[6];缝合腹膜后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已坏死的脂肪组织冲洗掉,减少术后坏死组织的量。缝合时应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对肥胖者的腹部手术特别是上腹部手术,应采用减张并仔细分层缝合。同时避免大块缝合;减少切口暴露时间,避免反复钳夹脂肪组织及缩短压迫组织时间;打结时力度适宜以免切割破坏脂肪组织形成死腔;切口术后加压,减少死腔,促进愈合[7]。

    3.3 治疗 对渗出液较少时不主张暴露全部切口采用间断低位拆线1~2根,局部小切口敞开引流及加压包扎的方法愈合效果明显;渗出液较多时必须敞开伤口,通畅引流,抗生素预防感染,待见新鲜肉芽组织后行二期愈合。局部应用电磁热疗保持切口干燥,减少渗液形成,促进渗液的吸收[8]。

    通过本组观察,总结通过纠正重视患者的基本情况,术中精致的操作,术后正确的处理能够减少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和促进切口脂肪液化创面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吴河水,黄文广,史显武.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原则(附95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9):680.

    [2] 李长育.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医师进修杂志,1996,19(7)6.

    [3] 李全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25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