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6期 > 正文
编号:11976336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杨水华 李永辉 于海燕 王丽
第1页

    参见附件(1786KB,2页)。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6.88

    作者单位:264400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感染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大多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据有关资料显示,80%的感染性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于病毒感染性腹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院儿科应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 3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儿168例,全部病例均符合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以发热、腹泻、呕吐、腹痛、食欲不振为主要症状,大便常规排除细菌感染性腹泻。年龄8个月~2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男41例,女43例,平均年龄(1.2±0.4岁);对照组84例,男43例,女41例,平均年龄(1.3±0.5岁)。两组患儿来院时平均病程2.5 d,大便性状为黄稀水样便,治疗组30例,对照组25例;大便性状为蛋花汤样,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大便性状为泡沫样,治疗组20例,对照组29例;发热37.5℃~39.5℃,治疗组58例,对照组55例;呕吐、腹痛,治疗组24例,对照组 21 例。轻度脱水,治疗组45例,对照组43 例;中度脱水,治疗组37例,对照组40例,重度脱水,治疗组2 例,对照组 1例。两组间年龄、男女比例、病情病程、发热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与补液、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及对症等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10ml×6支)口服,用法:≤1岁患儿5 ml/次,2次/d;>1岁~≤3岁5 ml/次,3次/d;>3岁~≤5岁10 ml/次,2次/d。疗程为5~7 d。

    1.3 疗效标准 观察用药后体温,大便次数和性状及呕吐、腹泻症状变化情况。显效:用药后体温降至正常,大便次数和性状正常,呕吐、腹痛症状消失;有效:用药后体温降至37.8℃以下,大便次数和性状明显改善,呕吐、腹泻症状有改善;无效:用药后仍发热,大便次数和性状及呕吐、腹泻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显效及有效为总有效。

    2 结果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h)

    级别退热时间脱水纠正时间止泻时间

    治疗组19.8±14.628.8±16.633.8±16.6

    对照组38.6±12.240.8±19.391.3±36.5

    注:两组比较,P<0.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级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8459(70.2)17(20.0)8(9.5)90.4

    对照组8430(35.7)31(37.0)23(27.3)72.6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小儿病毒性肠炎是儿科常见的急性腹泻病,具有病情重、病情长的特点,属于中医“泄泻”范畴,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为主,或伴发热,因腹泻量大伤阴,而见口干渴、尿少等症。其发病机制是[1]病毒侵犯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其微绒毛,影响水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而引起大便次数增多。中药制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具有抗炎、抗病毒及解热和调节免疫的作用,由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等中药材提取精制而成,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作用,板蓝根具有清热、抗病毒、抗菌的作用。板蓝根的退热作用即是通过杀灭体内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清除引起发热的自由基和致热原等因素而实现的。在低热的情况下,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不但能够有效的退热,还能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免疫力、抵抗力的增强。苦地丁的化学成分含有10多种生物碱,实验证明,生物碱对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8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