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10期 > 正文
编号:11975338
654-2在治疗90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刘满姣
第1页

    参见附件(1806KB,2页)。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654-2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所致的肠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96例中,对查明原因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肠炎性疾病的76例患儿中,对照组选取26例进行常规治疗中的饮食、补液;治疗组选取50例在常规饮食、补液、休息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54-2治疗,治疗3 d后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及治疗的显效、有效率,来评定治疗结果。结果 654-2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缩短了患儿肠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持续的时间,治疗的显效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治疗效果明显,对婴幼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结论 654-2在治疗秋冬季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肠炎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654-2;轮状病毒;肠炎;腹泻;疗效

    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多发季节,而致病因素主要是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毒性肠炎,主要表现是以腹泻为主的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常表现为发热、腹泻、呕吐及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肠道感染症状。轮状病毒不仅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全身多个系统的病变。目前尚无有效抗轮状病毒的药物,但山莨菪碱(654-2)在对症治疗轮状病毒感染的肠炎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自2009年以来应用山莨菪碱(654-2)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肠炎性疾病7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完整资料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期间住院腹泻患儿96例,患儿住院后收集粪便标本送实验室做轮状病毒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阳性患者61例,占比65%;电泳法(PAGE)阳性68例,占比71.2%。其中长电泳型(RNA长型)29例,短电泳型(RNA短型)25例,不能分辨7例。总共经病毒病原学检查获确诊轮状病毒性肠炎76例。治疗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个月至1岁患儿7例,1~2岁患儿25例,大于2岁患儿18例。对照组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6个月至1岁患儿5例,1~2岁患儿12例,大于2岁患儿9例。

    1.2 临床表现 患儿病程均在6 d之内,其中3 d之内的55例。患儿均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大便呈黄色蛋花样稀便,不含脓血及黏液、无特殊臭味。除外患有中度以上的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症等基础病。治疗组发热40例,其中≤38.1℃31例,>38.1℃9例;呕吐38例;入院时腹泻次数,每天10次以下者30例,10次以上者20例。轻度脱水29例,中度脱水9例;对照组发热21例,其中≤38.1℃15例,>38.1℃6例;呕吐20例;入院时腹泻次数,每天10次以下者17例,10次以上者9例。轻度脱水19例,中度脱水4例;两组均无重度脱水患儿。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热、呕吐、腹泻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 实验室检查 ①大便常规:大便镜检治疗组脂肪球21例,有白细胞患者10例,其余阴性;对照组脂肪球7例,有少量白细胞患者3例,其余阴性;②病原学检查:ELISA检查粪便中的病毒抗原,其中酶联免疫法迅速有效,有98%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所采用的76例患者的ELISA阳性;③血常规检查:治疗组WBC<10×109/L45例,>10×109/L5例;对照组WBC<10×109/L23例,>10×109/L3例。

    2 治疗方法

    2.1 两组均倡照常进食,以预防营养不良,促进疾病恢复;呕吐严重的患儿可暂禁食数小时,暂停添加辅食,少量多餐;注意消毒和卫生,防止院内感染;加强护理,防止误吸;勤换尿布,便后冲洗臀部,以避免尿道感染。对于轻度、重度脱水的患儿,根据脱水程度和患儿病情等具体情

    况可采用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两种,轻度脱水补液量90~120 ml/kg,中度脱水补液量120~150ml/kg 。治疗组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0.6~1 mg/(kg•次),肌肉注射,2次/d,连用1~3 d;对照组给予氨苄青霉素50~100 mg/(kg•d),肌肉注射,同时两组均给予口服维生素B110 mg,3次/d,亦辅以胃酶、维生素C等。

    2.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会关于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服药24~48 h,大便次数已减少至≤2次/d或恢复到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服药48~72 h,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d,大便性状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服药后72 h腹泻次数仍>2次/d或性状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加重而换药者。

    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服药3 d后,对治疗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根据疗效评定标准给予一定的疗效评价,评定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状态恢复时间的比较(例)

    症状时间(d)治疗组比率(%)对照组比率(%)

    体温恢复正常116324 15

    22754830

    37141455

    腹泻停止11938520

    22856935

    3361145

    呕吐消失144881560

    2612415

    300625

    注: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由表1可见,应用山莨菪碱治疗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经3 d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组别总例数显效显效率(%)有效有效率(%)总有效率(%)

    治疗组50408081696

    对照组26145451973

    注:P<0.05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由表2 可见,应用山莨菪碱治疗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组为96%,对照组为73%;治疗组患者显效率为80%,有效率为16%;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54%,有效率为19%;两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在3 d内常见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腹泻停止、呕吐消失,但症状消失的时间在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中却有明显的差异,应用山莨菪碱治疗组中,有86%的患儿在治疗的前两天之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而对照组却仅有 45%的患儿有相应的症状减轻或消失。在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婴幼儿腹泻中,统计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应用山莨菪碱治疗的患儿显效率是80%,而对照组是54%;同时应用山莨菪碱治疗的患儿有效率是16%,而对照组是19%;在治疗中,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3%。山莨菪碱在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婴幼儿肠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快了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减少了心血管、肾脏等并发症的发生。治疗组中有10例患儿出现了山莨菪碱所致的皮肤潮红,3例出现尿潴留,一般654-2不良反应停药后1~3 h消失,而其尿潴留可在膀胱局部热敷、轻微按摩即可排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0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