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0年第3期
编号:11890158
SMAS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治疗1例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2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期
     [摘要] 系统地回顾1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治疗,总结该病例在诊断、治疗过程中的体会。该类疾病患者容易被忽视,延误病情。正确分析诊断,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术后除了常规改善胃肠道功能用药外,还应该注意克服心理障碍,促进患者身心状况尽快恢复。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十二指肠憩室; 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7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3-103-02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n artery syndrome,SMAS)又称Wilke综合征及十二指肠淤滞症,较为少见,多发于瘦长体型者,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上突发症状是长期发作的餐后上腹部慢性或间歇性疼痛,有时也有急性发作伴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嗳气、恶心、呕吐。呕吐常发生在餐后2~3h或夜间。病人进餐后站立位、坐位易呕吐,俯卧位或左侧卧位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1]。常误诊为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肠痉挛打击再发性呕吐等[2]。笔者收治1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现将有关病案资料和个人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8岁,因“腹胀、纳差、体重下降5年,加重半年”入院。患者于5年前每逢饭后感上腹部饱胀、呃逆,约1h后自行缓解,无呕吐、腹痛、腹泻、黄疸等症状,伴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近5年来下降约13kg)。曾因此病多次在我院或院外住院治疗,均未予确诊,症状无缓解。于年初开始饮水后即出现上腹部饱胀,向背部放射,体重下降尤为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入院后行相关辅助检查,腹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后壁与腹主动脉前壁之间的夹角明显变小,约为7°,饮水约500mL后,十二指肠水平部前后约2.3cm可见逆蠕动。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显示十二指肠降部憩室(多发)。手术后第8天下腹部B超探查显示腹腔内可探及前后径约5.3cm的液性暗区,定位处距离体表约1.5cm,提示腹腔积液。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十二指肠憩室、重度营养不良。做好术前准备后,在气管内麻醉下行Treitz韧带松解+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近端十二指肠明显扩张,行Treitz韧带松解,结合术前辅助检查,患者十二指肠存在逆蠕动,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术后于十二指肠残端置腹腔引流管一根。术后给予抗感染、输血、补液支持治疗。术后病检:送检胃远端10cm×2.5cm×3.5cm,未见明显肿块及溃疡,镜下见胃黏膜层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固有层内血管扩张充血。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患者手术后给予抗感染、输血、支持治疗,手术后8d左右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经过拍全胸片、做下腹部B超提示胸片结果正常,腹腔内可探及前后径约5.3cm的液性暗区,定位处距离体表约1.5cm,提示腹腔积液。考虑营养不良引起的腹腔内漏出液,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同时在B超定位下,行腹腔积液抽取,抽取出约280mL,腹水送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同时,继续给予抗感染治疗,体温在术后第10天后下降至正常。术后以抗感染、输血、营养、促进胃动力等治疗为主,患者住院46d,治愈出院。

    3 体会

    该类疾病由肠系膜上动脉变异引起,往往呈周期性发作,常见于瘦长体型女性。十二指肠、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三者的解剖特点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肠系膜上动脉均在第一腰椎水平起源于腹主动脉,在立位或卧位时,向下向右走行于小肠系膜内,于腹主动脉形成一锐角,正常人此夹角平均为40°~60°[3]。体力过劳、情绪波动常为诱发因素。如果患者平时能注意加强腹肌锻炼、避免过劳、控制情绪波动、餐后膝胸位半小时等,可明显减少疾病发作和减轻症状;如发作频繁,影响营养及正常生活、工作,应考虑手术治疗。
, http://www.100md.com
    此类病例病程往往较长,由于症状不典型,体检缺少特殊阳性体征,容易被误认为慢性胃炎、溃疡等疾病。由于长期出现餐后饱胀不适、呕吐、嗳气等,患者饮食较差,形成了重度营养不良,不利于术后的机体恢复。在临床工作中如果遇到反复间断性出现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的患者,特别是伴有消瘦,应该注意是否存在肠系膜压迫综合征。对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首选辅助诊断为上消化道钡剂或泛影葡胺造影,典型病人可显示十二指肠“钟摆样运动”和十二指肠横行部光滑压迹,当改变体位、按摩腹部时造影剂顺利通过,有利于确诊[4]。此外,胃镜和腹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该病能起到很好的鉴别诊断的作用。

    本病例在术后治疗过程中,出现腹腔内积液,主要考虑为低蛋白导致的腹水回吸收减少,经过抽取腹水、给予白蛋白、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腹腔内积液消失。应该注意及时纠正低蛋白,给予合理营养支持治疗。该疾病术后恢复过程一般较长,主要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可给予胃动力药物,如莫沙必利等。此外,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出现餐后饱胀不适、嗳气、呕吐等,进食不规律、每餐进食少,导致营养不良。术后虽然从解剖结构上解除了压迫,但患者仍可能担心出现以往的不适现象,饮食情况仍然不好。因此,术后患者的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同样重要。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严伟,郑立波. 超声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2例[J]. 中国社区医师.2007,9(1):136

    [2] 康为民,敬小青,杨云鹏. 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3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37-38.

    [3] 吴阶平,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61.

    [4] 荣国强,朱孝成,吴浩荣.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体会(附11例报告)[J]. 苏州大学学报,2005,25(2):346-348.

    (收稿日期:2009-10-09), http://www.100md.com(李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