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192324
新生儿防治感染管理模式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5日 朱继辉
第1页

    参见附件。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时间段内易感高危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包括羊水混浊超过Ⅱ度者、胎膜提前6 h早破者和轻中度窒息患者的病例数等)经χ2检验,发现相同项目中所包含病例数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状况

    第一时间段内易感高危新生儿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率为96.7%,第二时间段内为81.7%,二者比较差异显著(χ2=16.358,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一时间段内易感高危新生儿的预防性用药时间合计平均(820±152)d,第二时间段平均(618±46)d,每天用药量相同,说明第一时间段内的抗生素用量约为第二时间段内抗生素用量的1.33倍(820/618)(t = 24.178,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感染的发生状况

    两个时间段内易感高危新生儿感染率之间进行比较(第一时间段的感染率10.6%、第二时间段的感染率为11.0%),两个时间段内的感染率差异较小(χ2=1.057,P > 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新生儿组织器官发育尚不完善,机体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感染率较成人高,另外新生儿在感染早期常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起病相对隐匿[2],特别是在分娩过程中已形成感染途径的新生儿更易受到外界感染因素的侵袭,具有更高的感染发生率,这部分新生儿被称为易感高危新生儿。

    由本组研究结果可知:第一时间段内的易感高危儿分布状况与第二时间段内的分布状况基本相同,两个时间段中易感高危儿的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事实上第二研究时间段内在预防性抗生素使用量上却明显下降,从而更加证实第二研究时间段在预防感染管理模式的设计上更佳。

    该操作模式具有以下四大明显优势:(1)抗生素仅在疑似感染的新生儿中应用,符合感染管理的基本原则。感染管理的原则:早发现早治疗;疑似感染的病例更要及早预防和治疗;疑似感染病例就是在第2研究时间段借助CRP检测手段去发现的;CRP在正常新生儿血清内的含量甚微,很难测出,它不能通过胎盘,但是一旦感染,其含量在数小时内可迅速增长,达到其正常值100倍甚至1000倍的峰值,并与感染的程度呈正比,其敏感度可达到正常值的90%~100%[5],该指标比任何血浆蛋白定量作为细菌感染更敏感,CRP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在早期感染管理中的临床价值。(2)感染管理模式中具体工作要求松弛适度,使得需要重点观察的对象更为突出,有利于医疗活动的安全进行。对新生儿进行CRP检测,当患儿首次检测出现异常时,可列入疑似患儿并进行复查,若复查结果异常时方可使用抗生素。这样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量,并且检测结果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不仅有利于临床工作量的减少还能突出需要重点观察的对象,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应用的有效率[6]。(3)能有效地减少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有助于控制抗菌药物滥用的现状。2002年9月召开的第42届国际抗生素及化疗会议中对预防性抗生素的过量应用及其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进行了重点讨论,会议中呼吁医学界要尽最大力量阻止过多使用抗生素的问题。为积极响应该会议的呼吁,我院实施了第二时间段中的方法,并获得了积极的效果,说明该预防模式具有良好的优越性。(4)该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借助了CRP检测方法,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价格实惠的优点,与第一时间段内所采用的管理模式相比,更加适合在基层医疗场所推广应用。综上所述,第二种预防感染的管理模式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建山,黄立新,贾利敏,等. 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5):4548-4549.

    [2] 杨青华,魏祥松,廖兵. 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细胞介素6鉴别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意义[J]. 重庆医学,2007,36(12):1194-1195.

    [3] Healy CE, Leonard DS, Cahill R, et al. Primary end urologic re alignment of complete posterior urethral disruption[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6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