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4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707001
唑来磷酸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伴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5日 陈妍
第1页

    参见附件。

     2.1 两组疗效比较

    数据呈正态分布,参数检验值2.80采用u检验,比较项研究组生存质量改善、骨转移病灶发生率、镇痛效果、活动能力和Tg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Neck骨密度、BGP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TX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GP、CTX、Neck骨密度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GP:t=-36.661,P =0.00;CTX:t=-5.728,P =0.00;Neck t=6.329,P =0.00),治疗后对照组BGP、CTX、Neck骨密度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GP:t=10.239,P=0.00;CTX:t=-7.321,P=0.00;Neck:t=9.251,P =0.00),见表3。

    2.3两组不良反应和骨骼相关事件发生率比较

    由表4可看出,研究组不良反应(χ2=3.139,P=0.01<0.05)和骨骼相关事件(χ2=3.247,P=0.02<0.05)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和骨骼相关事件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 DTC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若治疗得当, 预后良好。骨转移并发骨质疏松机制:癌细胞浸润至骨膜及周围组织转移到骨并释放可溶介质,激活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加强溶骨过程,破坏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平衡,造成骨破坏;破骨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介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