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4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2710777
介入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疗效(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曹奕波 那世杰 黄玉杰
第1页

    参见附件。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对30 d后责任血管同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更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但是两者总的长期疗效并没有显著差异,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仍然是限制其临床推广的主要因素[14,15]。

    [参考文献]

    [1] 梁柱楼,刘琦,欧阳珍. 脑血管介入治疗临床特点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5):2229-2230.

    [2] 王桂红,郑华光,王伊龙,等.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及其预测因素[J]. 中国卒中杂志,2006,1(8):543-547.

    [3] 倪立新,薛飞,袁建新.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J]. 中国微循环,2008,12(6):365-367.

    [4] 王涵,贾白雪,郭秀海,等.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防治进展[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12): 668-672.

    [5] 于旭. 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狭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8): 67,69.

    [6] 王斌达,唐维国.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危险因素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7): 25-28.

    [7] 杨剑宏. 青年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病因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2):145-146.

    [8] 覃星悦,樊金莲. 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3,19(21):3897-3899.

    [9] 周泽仁,陈锦俭,蒋超.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J]. 中国医药导刊,2014,(1): 48-49.

    [10] 陈渊,钟维章,罗永坚,等.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J]. 广西医学,2011,33(12):1595-1597.

    [11] 苏化庆,徐平,朱世津,等. 前循环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的远期疗效[J]. 脑域神经疾病杂志,2011,19(4):304-307.

    [12] 李生,李宝民,王君,等. 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9(7):439-442.

    [13] 张辉,裴献光,周星,等. 颅脑前循环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2013,15(8):1117-1119.

    [14] 殷志锋,翟宝进,焦德让,等.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J]. 疑难病杂志,2012,11(7):505-508.

    [15] 李英毅,杜远生,胡鹏飞,等.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11例[J]. 临床误诊误治,2007,20(5):67-68.

    (收稿日期:2014-09-17)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