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357914
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浓度改变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治的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5日 黄俊喜 邹文妹 曾火才 曾燕 曾林源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浓度改变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与心力衰竭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其浓度变化的相关因素,同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选定60例CHF患者以及60例健康对照组,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中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浓度,同时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CHF患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左心室参数。结果:CHF患病组血清中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浓度要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同时与心力衰竭程度呈正相关(P<0.05);CHF患病组血清中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浓度随着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增加而减小(P<0.05),而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在CHF的发病过程中担负着关键作用,检测CHF患者血清中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浓度利于分析CHF发病的严重程度,开发有效抑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能够成为治疗CHF的新策略。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左心室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与神经激素异常激活、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等有紧密的关系[1],然而近来研究发现,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能够抑制一氧化氮合酶的生成[2],进而影响一氧化氮(NO)的生成,这一机制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一个产生原因,本研究讨论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浓度改变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治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50~60岁,平均(55.23±2.1)岁,于入院当天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按纽约心脏学会(NYHA)标准心功能分级为Ⅱ、Ⅲ、Ⅳ级[3],其中Ⅱ级为18例,Ⅲ级为22例,Ⅳ级为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急慢性感染、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应用类固醇治疗者和半年内有过急性心肌梗死者[4]。另外,选择同时期经过体检健康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50~60岁,平均(55.45±2.3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受试者入院后空腹10~13 h,在仰卧姿势条件,静息状态下抽取2 ml肘静脉血[3-4],采用抗凝管装存,血浆分离后-70 ℃保存,采用ELISA法在酶标仪上测定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含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ACUSIONl28 XWIO型)变频探头2.0~3.5 MHz。左心室参数测定包括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P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程度相关性 健康对照组血清ADMA水平为(37.73±4.56)pg/ml,CHF患病组按心功能级别分Ⅱ、Ⅲ、Ⅳ级功能组。Ⅱ级功能组血清ADMA水平为(103.45±24.2)pg/ml,Ⅲ级功能组为(152.77±38.76)pg/ml,Ⅳ级功能组(248±47.87)pg/ml,相比于健康对照组,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显著升高。在CHF患病组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也是与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组间的比较呈现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间左心室参数比较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ADMA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虽然相比于健康对照组,CHF患病组Ⅱ级功能组出现了LVEDD水平降低,但是在CHF患病组内分析来看,血清ADMA水平与LVEDD水平呈正相关,同时与心功能呈正相关。组间比较呈现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是1992年Vallance等发现的一种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5],这种酶能够竞争性抑制NOS活性,从而减少NO产生。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几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慢性肾衰等均与患者血清中ADMA水平上升有关。血浆中ADMA表达水平决定着内皮功能紊乱[6],同时与内皮功能失调发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与当前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症、糖尿病、吸烟[7]等因素比较分析来看,研究血浆中ADMA的水平对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更有价值,因此ADMA是血管内皮功能不全相关疾病的新的危险因子[8-9]。本研究结果显示CHF患病组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上升。同时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而与LVEDD呈正相关关系,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水平能够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为今后临床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23.

    [2] 李雄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96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6):71.

    [3] 邓红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6):783-785.

    [4] 胡克,刘丹,何静雅,等.陈-施呼吸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0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