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357967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瘢痕子宫引产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5日 李苑瑛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瘢痕子宫引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引产孕妇中其中瘢痕子宫146例,其中70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76例采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药物引产,比较两组孕妇引产成功率及分娩所用时间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瘢痕子宫引产成功率较高,分娩所用时间较短,住院天数缩短,产后出血及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瘢痕子宫引产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利凡诺; 米非司酮; 瘢痕子宫; 引产

    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瘢痕子宫越来越多。随之瘢痕子宫妊娠后要求引产者越来越多,如何安全、有效引产成为临床探讨的焦点,本研究应用对照研究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与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药物引产,比较两组引产成功率、产后出血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研究发现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瘢痕子宫引产成功率较高,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因“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患者146例,既往都曾行剖宫产术,无肝肾功能异常,阴道清洁度检查,无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及厌氧菌感染。入院无宫缩,宫颈未消,宫颈口未开。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76例,年龄18~38岁,平均年龄28.3岁,孕周13~21周,平均孕周(14.3±3.4)周,产次产1患者39例,产2患者37例。对照组70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6.6岁,孕周13~20周,平均孕周(16.3±4.4)周,产次产1患者30例,产2患者40例。两组患者年龄、产次及妊娠周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研究组:入院后行各项检查无药物使用禁忌后,行利凡诺羊膜腔内穿刺,利凡诺针100 mg用羊水稀释后直接注入羊膜腔内。同时口服米非司酮50 mg,2次/d,共服用3次,总量150 mg。对照组:入院各项检查无药物使用禁忌后,予以口服米非司酮50 mg,2次/d,共服用3次,总量150 mg。36 h后予以阴道擦洗,除去阴道内分泌物,将米索前列醇400 μg一次放置于阴道后穹窿,6 h后如宫缩弱,予以再次阴道后穹窿放置200 μg。

    1.3 观察指标 用药后观察宫缩情况,宫缩开始时间,宫颈开大情况及排出胎儿时间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标准 从开始用药后4 d内出现宫缩、胎儿排出为有效,4 d内胎儿未排出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引产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76例,有效7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70例,有效6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用药物到开始宫缩时间及产程时间比较 研究组从用药开始到开始宫缩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产程时间也缩短(P<0.01)。见表1。

    表1 两组用药物到开始宫缩时间及产程时间比较(x±s) h

    组别用药开始至开始宫缩时间产程时间

    研究组(n=76)16.4±3.26.4±2.3

    对照组(n=70)38.5±3.48.3±2.1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无一例子宫破裂,研究组产后出血3例,对照组产后出血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后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无一例出现肝肾功能异常。

    3 讨论

    3.1 中期妊娠是孕周13~24周之间的妊娠。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越来越多,因计划外怀孕,或剖宫产术后2年内再次妊娠要求引产患者增多。常用引产方法有利凡诺(依沙吖啶)引产、前列腺素引产、水囊引产等。水囊引产因增大宫腔容积,禁用于瘢痕子宫引产。利凡诺引产,国内报道成功率95%以上。但很多患者既往分娩为剖宫产,引产前检查宫颈检质硬,引产时间较长,时间38~48 h,且胎儿排除后,胎盘、胎膜残留较多。本研究组患者通过利凡诺引产同时服用米非司酮,米非司酮软化宫颈,使得产程时间缩短,引产时间缩短,但并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3.2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是近年来临床最常用的方法。引产成功率较高90%以上,但不及利凡诺引产成功率。米非司酮是孕酮受体(PR)水平的抗孕激素,米非司酮与孕酮受体结合起到阻断靶器官水平孕酮的作用。它使蜕膜组织中PR含量下降,雌激素受体ER上升,改变了PR与ER之间的平衡,使孕酮失去生理活性,子宫内膜的蜕膜化无法平衡,使胚胎停止发育。因为阻止了孕激素活性,使蜕膜细胞和子宫肌层合成和释放PG以增强子宫肌肉的收缩,致宫颈扩张、成熟和软化[1]。米非司酮对宫颈有软化作用,但很少患者有单用米非司酮用于引产,常与米索前列醇联用。用米非司酮后36 h后再用米索前列醇作用会更强,但如果时间较短,有文献报道效果较差,服用米非司酮36 h后再序贯应用米索前列醇效果较好。此外米索前列醇阴道用药要较口服用药成功率高。用米索前列醇时,阴道后穹窿必须予以阴道冲洗,清除宫颈粘液及白带,因为白带及宫颈粘液包裹药物,影响药物吸收。

    3.3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引产,使米索前列醇的副作用减轻。米索前列醇常见的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发热、过敏反应,部分患者胃肠道反应较重。米非司酮药物不良反应较少,软化宫颈作用明显。而瘢痕子宫,尤其是上次妊娠,未试产而直接行剖宫产者,宫颈质地较硬,宫口临产后消失、扩张困难,所需时间较长,患者痛苦较大。应用米非司酮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6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