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89764
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血气胸中的应用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11期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血气胸中的应用。方法笔者对医院2004年10月~2010年9月就诊的206例行胸闭式引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腔闭式引流术206例,其中7例置深静脉导管引流,10例住院期间更换胸管,引流后开胸16例。治愈20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创伤性及自发性血气胸患者,及时正确地实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可起到良好效果,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开胸手术及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血胸;气胸;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

    近年来,交通事故意外伤害所致创伤患者逐年增加,创伤性血气胸最常见。脓胸、自发性气胸、恶性血胸、结核性胸膜炎等也不少见,胸腔闭式引流术在以上诸病的冶疗中作用重大。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致:呼吸衰竭、复张性肺水肿;定位不当,皮下气肿,胸管引流不畅,胸管位置不当,活动性出血,肺不张等,甚至原本不需开胸病例因处理不当或副损伤,需行开胸手术,加重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严重者出现死亡,导致医疗纠纷[1]。因此,有必要对笔者所在医院20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提高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现将有关体会介绍同行,减少在临床中的失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06例,男151例,女55例,年龄17~81岁,平均41岁;其中血胸53例,血气胸102例,自发性气胸51例;2例并发膈疝,1例并发室间隔缺损。

    1.2治疗方法对206例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2结果

    胸腔闭式引流术206例,其中7例置深静脉导管引流,10例住院期间更换胸管,引流后开胸16例。治愈206例,无死亡病例。

    3治疗中体会

    3.1术前准备首先给患者心理安慰、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血气胸多取半卧位。其次选胸管:气胸、血胸,常规选用16号脑室引流管代替胸管,引流管上有刻度,前端有两个开口。

    3.2定位临床中损伤肝脾多由于定位不准,定位多以胸骨柄、乳头及从第十二肋作为标记,必要时还可以结合胸片及胸部CT[2]。对于膈肌上移、胸廓畸形、患者不配合、肥胖患者尤其要小心,应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定位。如果还难以确定,可选用B超及在X线引导下定位。

    3.3定穿刺点多数医师气胸选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血胸选腋中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隙,血气胸共存时,分别插两根胸管。笔者认为这些只适合部分病例,若血气胸共存时,可选择腋中线或腋后线第5肋间隙,术后变换体位或吹气球可将气体、液体引出。若患者胸顶部有粘连,笔者认为也不适宜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而应选择腋中线或腋后线第5肋间隙,术中应避开粘连。因损伤粘连带,可引起胸壁血管或肺血管活动性大出血,需行开胸手术,使病情复杂化。定位在下胸部引流时,宁高勿低,因过低可能损伤肝脾等。包裹性积液应行B超定位。

    麻醉,局麻即可,昏迷可不用麻醉。以穿刺点为中心,先注射利多卡因形成一个皮丘,逐步深入、逐层麻醉,至有落空感后,回抽,有气体、液体抽出,再予一边注射麻药,一边回抽,确认麻醉满意。

    3.4切口大小的选择(1)用止血钳置管,则切口亦为长约2~3 cm,切开皮肤及筋膜,用钳钝性分离胸肌及肋间肌,稍靠但不紧靠肋骨上缘刺破胸膜。(2)用穿刺套管针置管引流,则切口只需0.5~1 cm。固定引流管时,需缝至肌层,可避免气体进入皮下,引起皮下气肿,拨管后用凡士林封闭伤口。

    3.5胸管置入应用止血钳、套管,进入胸腔时,若在下胸部时,应尖端斜向上,用力均匀,缓慢刺入;若在上胸部时,应尖端稍向下,用力均匀,缓慢刺入,不可晃动。一般置入深度为8 cm左右,若患者肥胖或出现皮下气肿及老年患者,置入深度应增加,宁深勿浅,术后患者活动,可能将胸管拉出一部分。过深,可以调整;过浅,可能滑至皮下,则难以调整进入胸腔,需重新穿刺置管。

    3.6置深静脉导管引流一般适宜单纯血胸及自发性气胸。单纯血胸:根据胸部CT及胸片,穿刺中估计无血块,可经锁骨中线或后线第7肋间隙置深静脉导管引流,也可多次抽出积血。自发性气胸:年轻女性要求美容,估计肺破口小,可经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置深静脉导管引流,达到微创。

    3.7闭式引流开胸指征(1)若患者经引流后气胸仍存在肺破口难闭合,负压吸引无效。(2)早期闭式引流量200 ml/h,呈鲜血,连续3 h经输血,仍有休克症状者,考虑有活动性出血。(3)怀疑有胸腹联合伤,如并发膈疝[3]。

    以上是笔者所在科见到的206患者,得出的体会,仅供参考,对胸腔闭式引流及新的治疗方法仍须不断总结、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铁成,殷桂林.胸心外科急诊和并发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12.

    [2]黄志强,金锡御.外科手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97-399.

    [3]范昭豪.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09,6(18):24-26.

    【收稿日期】2011-02-15

    (本文编辑:陈春梅) (刘世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