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35
编号:13758829
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5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5月~2009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采用诺和灵30R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普通胰岛素进行治疗。治疗12周后,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情况及血糖波动性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均明显下降(P<0.01),但诺和灵30R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剂量及血糖的波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诺和灵30R能更平稳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餐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性及低血糖的发生,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更好选择。

    【关键词】诺和灵30R;普通胰岛素;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的相对性缺乏有关。传统的治疗常以口服降糖药为主[1],口服降糖药效果不理想或糖尿病发生并发症后就开始使用胰岛素制剂。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标准:在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的情况下,用足量的磺酰脲类降糖药物(优降糖15 mg,达美康320 mg,美吡达24 mg,糖适平270 mg)治疗超过3个月,空腹血糖(FBG)>11.1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14.0 mmol/L,而以前应磺酰脲类降糖药物有效者。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5月~2009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女36例,男44例,年龄32~67岁。患者就诊之前一般都服用过磺酰脲类降糖药(格列苯脲,格列美脲,格列吡嗪等),或者合用过磺酰脲类降糖药(磺酰脲类+双胍类、磺酰脲类+α-葡糖糖苷酶抑制剂、磺酰脲类+胰岛素增敏剂)等[2],因降糖效果不理想(FBG ≥10 mmol/L)来就诊。

    1.2方法观察组,采用诺和灵30R治疗,注射方法为在三角肌部位做皮下注射,每日两次,餐前15~30 min注射,注射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个体化,需要量通常在每日每公斤体重0.3~1.0 U;对照组,采用普通胰岛素进行治疗,注射方法同诺和灵30R,每日三次,餐前15~30 min注射,注射剂量根据病情、血糖、体重等因素每日7~24 U。治疗时间为12周,每周两次测量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
, 百拇医药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

    2.2两组病例均未出现皮疹、水肿、变态反应、局部皮下脂肪萎缩等副作用,观察组有3例低血糖,程度轻微,少量加餐后好转,其低血糖率为7.5%;对照组有8例低血糖反应,其中2例为严重低血糖反应,需静脉推注葡萄糖后好转,其低血糖率为20.0%(以患者出现低血糖Whipple三联征为低血糖反应的诊断标准)。

    3讨论

    诺和灵30R和普通胰岛素能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诺和灵30R能更平稳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餐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性及低血糖的发生,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更好选择

    2型糖尿病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的相对性缺乏有关。传统的治疗常以口服降糖药为主,口服降糖药失效后或糖尿病发生并发症后才开始使用胰岛素类制剂[3,4]。诺和灵30R为双时相胰岛素制剂,本品含有30%可溶性中性胰岛素,和70%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皮下注射诺和灵30R后,其中的短效胰岛素在1.5~2.5 h内达到最大血药浓度,中效胰岛素维持血药浓度在稳态血药浓度,避免了只用普通胰岛素血药浓度的波动性。诺和灵30R更好地模拟了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餐后血糖控制更理想。本研究对比观察了诺和灵30R和普通胰岛素用于2型糖尿病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诺和灵30R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下降更明显,该结果与诺和灵30R药代动力学特点一致。在安全性方面,诺和灵30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7.5%,明显低于普通胰岛素组的20.0%,这一结果可能还与诺和灵30R优化的给药方式、提高了患者的医从性有关。根据该研究结果可知,诺和灵30R可安全有效地降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也更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理想选择。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刘丹,付祖植.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2):149-150.

    [2]张丹参.药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4.

    [3]陈家伦.餐后高血糖(IGT)的重要性及防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5):327.

    [4]郑忠良,高雪玲.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71-172.

    【收稿日期】2011-09-26, 百拇医药(由翠霞 陆慧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