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 > 2012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302447
小儿腹泻病门诊诊治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农富金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关于小儿门诊腹泻病诊治方法分析的探讨,以提高小儿腹泻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腹泻病门诊于2010年6月~2012年4月收治的178例腹泻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89例,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降温及补液等对症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痰热清联合山莨菪碱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显效为82例,总有效率为92.1%。而对照组显效为72例,总有效率为80.8%,两组患者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痰热清联合山莨菪碱对腹泻患者的治疗疗效可观,安全确切,能够提高治愈率及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腹泻病门诊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小儿腹泻;诊治分析;门诊治疗

    由于小儿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所以极易发生以感染为主引发的腹泻,小儿一旦出现腹泻,会造成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同时大便性状改变,造成机体体液的大量丢失,最终会造成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后果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小儿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目前全球对小儿腹泻病已经引起足够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何采取高效、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法进行小儿腹泻病的治疗已经成为儿科医务人员研究的热点。我院为进一步分析及讨论腹泻门诊中对小儿腹泻病的诊治能力,对收治的178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给予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腹泻门诊于2010年6月~2012年4月收治的178例腹泻患儿,其中男性108例,女性为70例,年龄为2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1.3岁,病程为2h~48h,平均病程为2.8h。108例患者均经实验室病原体化验及常规体征检查,均确诊为小儿感染性腹泻,其诊断标准符合《中国小儿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每组各89例,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两组患者的具体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见表1、2、3。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措施,包括退烧、抗感染及经口服或者静脉补液治疗,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痰热清联合山莨菪碱联合治疗,其中药物的使用均按照小儿的体重给药,痰热清为每天给予0.5ml/kg剂量加入0.9%生理盐水进行配置经静脉滴注治疗,山莨菪碱需进行静脉推注的方式治疗,每天的注射剂量需控制在0.3mg/kg左右。对经过筛选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的178例患者,均建立档案资料,在复诊时进行临床疗效指标的评定,本次将疗效的观察时间限定为初次接收门诊治疗后的一周内。

    1.3疗效评估 对于小儿腹泻的疗效评价指南参考由全国小儿腹泻会议所规定的预后情况指南,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指标。其中无效指明经治疗3d后,患儿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同时患儿的大便次数仍旧大于3次且性状仍未改善;有效是指经用药治疗后2~3d内,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每日大便次数小于或者等于3次,大便性状也得到改善,水分也较之前减少;显效是指经治疗后2d内,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患者,且大便次数和性状均恢复正常,发热及呕吐均消失。总有效率的计算公式为: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本组治疗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记录并且收集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均经SPSS软件进行统一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在接收门诊治疗的一周内,研究组显效为82例,无效为2例,总有效率为92.1%;而对照组显效为72例,无效为4例,总有效率为80.8%,两组患者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3讨论

    在临床上,小儿腹泻门诊的就诊人数一直都较多,尤其是对于新生儿,极易受到天气因素及喂养辅食构成的影响。所以提高对小儿腹泻的诊断能力及治疗水平,能够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尽可能的减轻因腹泻所造成的营养不良及发育障碍等不良情况的出现。一般在临床上,准确诊断病因,及时有针对性治疗,给予补液及抗感染治疗,能够提高腹泻的治愈率。小儿腹泻是消化道系统的常见疾病,一般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在感染性腹泻当中,轮状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因素,该病引发的腹泻根据病理生理学的分析可知,在冬春季节,是感染性腹泻发病最常见的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母亲喂养不当或者餐具不洁,均可导致外来病原体侵入机体,在肠道表面的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大量复制,病毒进一步释放毒素导致肠道上皮细胞空泡变,最终出现坏死变性而脱落,破坏了天然的保护屏障,与此同时,肠道黏膜细胞释放的双糖酶不足,导致无法分解进食的糖类,加之体内生存的细菌分解糖类,形成有机酸,造成胃肠道高渗环境,出现渗透性腹泻的发生。在中医的理念中,腹泻称为泄泻,是由于机体湿气过重所诱发的,所以主张治疗应该利湿为主,而本次研究所利用的痰热清中所含有的黄芪具有利湿去浊及抗炎降火的效果,针对感染性腹泻的治疗相得益彰;而山莨菪碱具有拮抗体内在应激状态所释放的儿茶酚胺及5-HT的作用,这两种物质均会造成血管痉挛收缩,导致受损的肠黏膜血流供应不足,影响肠道上皮细胞的修复能力,所以山莨菪碱能够有效地对肠道黏膜局部微循环的改善起到很好的效果,促进病理状态下的肠道得以恢复功能。本次研究组应用痰热清联合山莨菪碱联合治疗,显效为82例,总有效率为92.1%。而对照组显效为72例,总有效率为80.8%,说明研究组应用上述两种药物疗效显著。对于小儿腹泻门诊的小儿,由于患儿一般年龄较小,沟通较为困难,儿科医生应该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密切观察小儿的病情特征,给予及时且有效的诊断,还需要尽可能地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所以探讨安全、有效、科学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还需要一直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文颖,李晓辉.细菌性痢疾与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早期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9(3):182-185.

    [2]傲日鲁本,措阳.思密达与丽珠肠乐联合治疗小凡腹泻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20):2985-298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9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