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综合临床杂志》》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733494
两种会阴侧切缝合方法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中国中西医综合临床杂志》 2008年第4期
两种会阴侧切缝合方法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会阴侧切缝合的方法。将我科会阴侧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5 例,治疗组315例,给予不同的缝合方法。结果:治疗组在缝合时间、术后疼痛、切口感染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关键词】会阴侧切 缝合方法

    会阴切开术是产科常用的手术之一 ,是指为达到某些产科目的将女阴外口手术切开并扩大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母儿免受产伤[1]。缝合方法主要有“S”型缝合和分层缝合两种。本文对我院2008年1-6月自然分娩的产妇630例中,随机分成两组进行不同的缝合术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30 例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 ①观察组:315例,年龄 21~34岁; ②对照组:315 例,年龄 20~32 岁。

    1.2缝合方法:两组阴道壁缝合均采用0/2可吸收肠线自阴道切口顶端上 0.5cm 处向下连续缝合阴道粘膜 ,至处女膜环外侧1cm处打结 ,不留死腔。观察组会阴部侧切口缝合采用大号弯角针 ,4号丝线从切口一侧距皮肤切缘0.8-1.0cm 处进针到相应点皮下脂肪全层厚度之中点出针,再从对侧相应点皮下脂肪全层厚度之中点进针 ,经切口下端基底部到对侧相应点经皮下组织于线旁出针(注意避免缝线交叉) ,掉转缝针方向,再从对侧皮下脂肪全层中点线旁进针(仍避免缝线交叉) ,经皮下脂肪走行,于距皮肤切缘 0.8~1. 0cm 处皮肤出针 ,褥式外翻缝合皮肤切缘 整齐对合皮肤 ,打结。针距间相隔 1-1.5cm,保持正常解剖结构。对照组会阴侧切缝合采用传统式缝合法 ,用0/2可吸收肠线间断缝合肌层,0/2可吸收肠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 ,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

    1.3术后护理:观察产妇的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2 h,并嘱产妇产后4小时内解小便,不能自行小便者行导尿术。保持外阴清洁,使用消毒纸垫 ,并用 1‰新洁尔灭擦洗外阴部,每日 2 次。外阴水肿者可用 5%硫酸镁液热敷 ,直到水肿消散,预防性抗炎3天,均观察72 h拆线出院。

    1.4观察指标:缝合时间、术后疼痛(重度及中度)、切口感染、术后住院天数。

    1.5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缝合时间、切口感染、术后疼痛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

    3讨论

    “S”形缝合术 , 肌层和皮下组织用丝线一次性缝合完成,拆线后不留异物, 避免了肠线吸收和排异发应,手术操作简便 ,缩短手术时间,术后3天拆线,减少了线头对伤口的不良影响 ,也减少了伤口受感染机会。而分层缝合因缝合肠线较多,缝合层次多,相对肠线埋藏多,难以吸收,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造成局部水肿甚至缺血坏死或瘢痕坚厚,疼痛重,硬结大,愈合差,感染率高,并有机体对肠线的排异反应而至切口裂开。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巨. 产科理论与手术[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37~642

    作者单位:550009贵州贵阳解放军第44医院妇产科, 百拇医药(晏咏梅 吴 蓓 郭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