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学刊》》 > 2007年第3期
编号:11736973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意义与方法(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日 《中国医药学刊》 2007年第3期
     房颤在心电图上的基本特征:P波消失而代之以振幅与形态各异,小而不规则的低振幅基线颤动波(F波);且QRS波完全不规则,波幅及形态不一,RR间距绝对不齐。心房颤动波称之为F波,其频率一般在350~600bpm。多数情况下,F波在Ⅱ、Ⅲ、aVF及V1导联比较清楚明显,其他导联常不甚清楚,以至不能识别出F波。有时可出现细微而快速的F波,仅在右房导联,食管导联方能探测到。而有时F波比较粗大,甚至达4~5mm。一般认为V1导联F波大于lmm者,可称为粗大型房颤;小于lmm者,可称为细小型房颤。粗大型房颤的频率偏低,而细小型房颤的频率较高。

    3 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

    以导管消融技术治疗房颤,是 90年代临床电生理学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Swartz等(1994)报告了28例慢性房颤以导管射频消融的结果,是临床上线性消融 (linear ablation)的开端,嗣后不久, Haissaguerre等发现阵发性房颤常可由起源自心房某些部位尤其肺静脉的局灶(focus)不规则发放的快速脉冲所引起 ,通过导管消融局灶或其冲动引起的房性早搏来消除房颤。包括中国在内的少数国家的临床医师和科技人员,分别进行了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 ,逐渐形成了局灶起源的房颤的概念,简称为局灶性房颤 (focal, AF)。局灶性房颤的定义是指由P波形态和心内激动顺序恒定的单个或成串房性早搏所诱发的阵发性房颤,如果成功消融房性早搏的起源病灶后,房颤不再发生。

    3.1 RFCA治疗房颤的适应证 ①阵发性和/或持续性房颤,药物治疗无效。②无明显心脏结构改变,如: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扩心病、高心病等。③排除明确病因的,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3.2 消融方法

    3.2.1 线性消融

    根据 Cox迷宫术的原理,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在心房内造成多条线性 (连续的 )损伤,减小相互连接的心房组织块,从而减少可能发生折返激动的折返径路的数目,防止多个子波折返激动从而防止房颤的发生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