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学刊》》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1736243
上肩髃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肩周炎120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日 《中国医药学刊》 2007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R245.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12-0076-01

    关键词 肩周炎 肩髃穴位注射

    肩周炎多发生在40~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尤以50岁左右的妇女多数,临床主要表现为肩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外展、后伸、内旋时疼痛加剧。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一般的治疗效果不佳、迁延难愈。从我多年来对该病的治疗观察,采用上肩髃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效果明显,现浅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中,其中女性92例,男性28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6岁。46~65岁占62.5%;病程最长2年,最短2天;2~15天87例;15天~半年23例;半年~2年10例。

    1.2 治疗方法

    1.2.1 穴位注射 取穴:上肩龋穴(在肩髃穴上约1寸的凹陷中,当肱骨头与肩峰接触的内侧缝隙)。由此穴注入药液,比其他穴更易进入关节腔中。

    药物:1%利多卡因100mg,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8mg,地塞米松10mg。

    操作: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常规消毒后,选用25mm毫针与肩纵轴约45°方向斜刺入上肩髃穴,缓缓通过肱骨头与肩峰间的缝隙,进入关节囊时,有一落空感,提插轻捻转。增强针感,酸胀明显时停手:把一次性空针(10ml)抽取好的注射液顺毫针方向刺入上肩髃穴,待有落空感,回抽未见血,即缓慢推药,推完药退针,按压针孔1分钟。

    1.2.2 电针 取穴-肩髃-臂臑、肩髎-曲池、手三里-合谷,选电针连续波,电量以病人能承受为准,但要求三角肌较大震动为宜。电针30分钟后取针,嘱患者趁肩部仍较麻木时较大幅度活动肩关节,解除粘连,促进局部血循环。

    1.3 治疗疗程 拟隔3天治疗一次,3次为一疗程,3疗程结束确定疗效,一般大部一疗程痊愈。

    2 治疗效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肩部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肩部偶有疼痛,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好转:肩部疼痛减轻,功能活动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变。

    2.2 治疗结果 治愈78例,占65%;显效24例,占20%;好转13例,占10.83%;无效5例,占4.17%:有效率95.83%

    3 典型病例

    杨XX,女,53岁,教师,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1月,加重2天,于2005年11月26日就诊,诉1月来右肩疼痛,逐渐向右肘臂浸延,日轻夜重,活动受限;2天来病情加重,疼痛难耐,彻夜难眠,右上肢不能抬起,书写困难,曾服用“芬必得”未见好转。查:右肩局部无红肿,肌肉无萎缩;肩周广泛压痛,右上肢外展45°,不能内旋;舌质淡红,苔薄白微腻,脉弦紧。摄肩部X片报告:肩关节骨质结构无异常。予以上述治疗一次后,次日症状明显减轻,隔3日再治疗一次,肩部疼痛消失,关节活动自如。

    4 体会

    肩周炎病情顽固,迁延难愈,属中医“痹症”范畴,素有“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等病名。中医认为素人体虚。外受风寒湿邪,致使气血凝滞、筋脉拘急,经络痹而发病。《类证治裁•痹症》:“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侵,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立凝滞,久而成痹”。观代医学则认为由于长期肩部劳损,骨质疏松、增生、退行性变、内分泌失调等所致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本法采用上肩髃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效果明显,特此个绍。穴位上肩髃注射药液能较全面充分地吸收,使其挛急的肌腱得以松解,减轻局部肌肉、肌腱的紧张,局部的充血、水肿得以尽快减退;药物注入后,借电针的震动,促使局部药液得以尽快疏散,充分吸收,不致于使药液进入关节囊后久储不散,刺激关节内组织疼痛难忍的弊端,并配合其他穴位电针共同达到舒筋活血、散寒祛瘀、疏通经络,使痹阻得通,病情自愈。, http://www.100md.com(汤仲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