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学刊》》 > 2008年第9期
编号:11731089
阿坝州高原病263例临床特点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1日 《中国医药学刊》 2008年第9期
阿坝州高原病263例临床特点分析
阿坝州高原病263例临床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R13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8)-9-0028-03

    摘要:目的 提高对高原病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 通过对近十年(1995~2007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263例高原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高原病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住院病历资料发现,263例病人中大多数患者系居住在当地的高原地区居民,通常是在平原生活一段时间或正患各类呼吸道感染疾病期间重返高原地区时随即出现高原病的各种症状。结论 从263例病人中汉族占住院人数的68.1%;藏族占住院人数的27.8%,其它占4.1%。经卡方检验,P<0.05,它们之间存在差异性,说明当地藏族发病率较低。

    关键词 高原病 分析

    An Analysis of 236 Clinic Features of Seroche in Aba Prefecture.Dan Li-feng.Aba Prefecture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624000,China.
, http://www.100md.com
    【Abstract】Purpose This thesis is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diagnose and treatment for Seroche.Method This thesis carries out analysis of 263 clinic features of seroche (ICD-10) at our hospital from year 1995 to 2007. Result It is found through analysis of medical records of our hospital that the most patients of 236 cases are habitants of the plateau sections in our region and usually they suffers symptoms of seroche as soon as they return to plateau sections after a period of stay in flat area or just suffering infective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Conclusion 68.1% of the inpatients of the 236 cases are Han people and 27.8% are Tibetan. Chi square test shows P<0.05 and there is a difference existed, which tells the disease rate of local Tibetan is low.
, 百拇医药
    【Key Words】Seroche;Analysis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1995~2007年住院的病历资料,高原病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

    2 结果

    近12年共有356例高原病患者,男性占患者总数的65.1%,女性占患者总数的34.9%;男女之比1.86:1。病人来源情况见表1。患病民族结构见表2。患者职业构成见表3。患者年龄结构见表4。各高原病疾病分型所占比例见表5。患者住院天数见表6。

    3 讨论

    高原病是由于在3000m以上的高原环境中,短期或长期适应不全引起以缺氧为突出表现的一种疾病。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急性高原病、亚急性高原病、慢性高原病三类。其中急性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含I型、II型两种)、高原视网膜出血、高原脑水肿等。慢性高原病包括慢性高原反应、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血压改变、高原心脏病等[1]。高原病的诊断依据:(1)进入海拔较高或高原地区后发病;(2)其症状与海拔高度、进入高原及有无适应明显相关;(3)异地治疗或氧疗明显有效[2]。但对慢性高原病的诊断还须排除以下几种情况:(1)患者有下列慢性肺病:肺气肿、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泡纤维变性、肺癌等应予排除。(2)慢性呼吸功能紊乱者或某些慢性病引起的低氧血症。(3)居住在海拔低于2500m地区的人群[3]。从263例高原病患者来源上分析,我县以外的其它州内各县来我院住院病人占总住院人数的62.7%,其中来自我州红原县来我院住院的患者占总住院人数的76.4%(红原县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从州外来我州出差、打工、旅游的患者占总住院人数的15.2%;来自本县的患者占总住院人数的14.1%。通过调查分析住院病历资料发现,263例病人中大多数患者系居住在当地的高原地区居民,通常是在平原生活一段时间或正患各类呼吸道感染疾病期间重返高原地区时随即出现高原病的各种症状。这说明该病的发生与缺氧、寒冷、剧烈运动、感染有关。我州是以藏羌汉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我县所在地以藏汉民族为主。从263例病人中汉族占住院人数的68.1%;藏族占住院人数的27.8%,其它占4.1%。经卡方检验,P<0.05,它们之间存在差异性,说明藏族发病率较低。
, 百拇医药
    高原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本组研究发现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但主要集中在50岁及以下的年龄段,其中(31~40)年龄段的人数占其总数的23.6%,位居首位。从临床分型来看,急性高原反应症占总病人数的48.3%,急性高原性肺水肿占其总人数的42.3%,说明本地区与外界人员交流增加后,来自低海拔地区人员急性发病,导致本地区急性高原病发病增加,针对这一新情况建立应急急救体制十分重要。从263例患者住院时间来看,住院(1~5d)占其他天数的80.2%,其中住院(2~3d)占其住院天数分布的39.2%,这说明患者若能及时来院诊治,有可能缩短住院时间。

    对进入高原地区人员,如患者已患各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可暂缓到高海拔地区;高血压(Ⅱ)级以上者,孕妇及有患明显心、肺、肝、肾疾病等严重疾病者,均不宜进入高原地区。在进入高原地区之前,应加强体育锻炼,实行阶梯方式锻炼,逐步适应。初入高原者应减少体力活动,并根据适应程度逐步增加活动量。应注意保暖,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类呼吸道疾病。初入高原时的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禁止饮酒。睡眠时最好采取半卧位,以减少右心的静脉回流和肺毛细血管充血。
, 百拇医药
    急性高原反应多发生在迅速进入海拔2000~3000米地区的6~72小时之内。一般在1~2周即能逐步适应,部分病人的症状可自行缓解或消失,因此,应该针对进入高原外来人员进行高原病预防教育。症状重者需对症或住院治疗,具体措施有:(1)卧床休息、补充液体休息,急性高原反应症状未改善前,不应继续登高。(2)氧疗:经鼻管或面罩吸氧(1~2L/min)后,几乎全部患者症状缓解。(3)药物治疗:头痛者服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恶心呕吐者应肌注丙氯拉嗪;严重者口服地塞米松或乙酰唑胺或乙酰唑胺。(4)异地治疗: 症状不缓解甚至恶化者,应将病人转运到低海拔区,下降1500~3000m即可明显改善症状。

    高原肺水肿是威胁生命的重症高原病表现,应该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氧疗应用面罩吸入40%~50%氧气(6~12L/min),治疗后氧饱和度可升至90%、PaO2提高、肺动脉压降低、通气/血流比例改善,能有效缓解呼吸急促、心动过速。有条件者可用便携式高压(Gamow)气囊治疗[4]。氧疗无效时,立即转运到低海拔区。在海拔高度降低1500~3000m两天后多数患者即可恢复。不能及时转运的病人,舌下含化或口服硝苯地平能降低肺动脉压、改善氧合作用、减轻症状。也可以使用利尿剂:可以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从而使肺循环减少、肺毛细血管压降低、渗出淤血减轻;首选利尿剂呋塞咪20~40mg静脉缓慢推注。血管扩张剂:常用酚妥拉明10mg静脉缓慢推注或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5]。因患者常有脱水,快速利尿会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在使用利尿药、硝酸甘油等治疗时应注意。通常经上述治疗后,24~48h内病情改善。如出现高原脑水肿在原有治疗基础上,首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每6h静注一次。同时应用静脉甘露醇和利尿药降低颅内压。最初24h,必须保持尿量在900ml以上。昏迷病人注意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内插管。该病患者常存在呼吸性碱中毒,不宜用过度通气降低颅内压[6]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92:1193.

    [2] 王吉耀,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94.

    [3] 冯建明,沈括.慢性高原病的诊治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1(27):75.

    [4] 王吉耀,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94.

    [5] 魏正芳. 高原性肺水肿诊治体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 (03),75.

    [6] 王吉耀,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94-1195., 百拇医药(但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