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学刊》》 > 2008年第11期
编号:11730516
经皮纹下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鞘膜积液诊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日 《中国医药学刊》 2008年第1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经下腹皮纹的横行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328例小儿腹股沟疝、鞘膜积液经下腹皮纹的横行切口,行疝囊、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鞘膜积液。结果 本组手术276例,鞘膜积液52例,随访3月~2年,复发5例,复发率1.5%,复发均为男性小儿腹股沟疝,1~2岁3例,3岁2例,平均住院时间3d。结果 本组小儿斜疝,鞘膜积液采用小横切口治疗的腹股沟疝患儿,2年来经电话随访,无医源性隐睾,及其他并发症,228例小儿腹股沟疝本术式损伤小,切口美观,成功率高,费用低,对于婴幼儿斜疝此术式更显得有优越性。与传统的斜切口术式比较,具有损伤小,切口美观,术后瘢痕小,成功率高,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结论 经下腹皮纹的横行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鞘膜积液是对传统手术的简化和改进,是一种可供推广的新方法。

    【关键词】皮纹下横切口 疝囊 鞘状突高位结扎 小儿腹股沟疝 鞘膜积液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8)-11-0059-02

    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疾病,可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临床上所见到的几乎均为斜疝,直疝极为罕见。小儿斜疝皆为鞘状突未闭、腹压增高使腹内脏器疝入鞘状突形成疝,故为先天性斜疝,与成人的后天性斜疝有别,由于疝的存在影响小儿活动及消化功能,有的还可以发生嵌顿或绞窄,不但增加病儿痛苦,甚至还可危及生命。小儿斜疝一旦发生则逐渐长大,极少自愈,故需手术治疗。如果鞘突与腹腔相通的较小,则形成鞘膜积液,我院从2003年6月~2008年3月采用小切口行疝囊、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76例,鞘膜积液52例,效果较好,现予以报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腹股沟疝276例,男212例,女64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1.8岁,腹股沟型102例,阴囊型144例,难复型疝5例,嵌顿型疝25例(先行手法复位,24~48h后再手术,以减轻疝囊壁水肿)。手术后复发疝不用此方法。鞘膜积液52例,均为男性。

    1.2 手术方式 婴幼儿多选用经下腹皮纹的横行切口长约1~2cm,此切口符合皮纹走向,张力不大,愈合后瘢痕小,且切口距外阴部较远,减少尿液污染机会。患儿取仰卧位,臀部垫高,多采用基础+骶管或氯胺酮麻醉,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可见腹壁浅筋膜,切开腹壁浅筋膜其下方还有一层脂肪组织,用止血钳分离脂肪后,其下方即为腹外斜肌腱膜,用拉钩向下牵拉,即可见腹外斜肌腱膜下方裂隙-外环。切开外环口,注意勿损伤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由于婴儿腹股沟管很短,也可不剪开外环完成疝囊、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在助手的帮助下顺精索剪开提睾肌,在精索的内前方可见白色膜状物,即为疝囊或鞘状突。疝囊较小,未进入阴囊者,可将疝囊完全游离,疝囊已进入阴囊者,可至外环处离断疝囊或鞘状突。将疝囊近端或鞘状突,游离到腹膜外脂肪处疝囊颈,用4号丝线结扎和缝扎。然后剪除多余的疝囊或鞘状突,残留的结扎端自动回缩到内环深处,远端进入阴囊的疝囊或鞘状突不做剥离切除。但对断端必须彻底止血,已防术后血肿形成。缝合切开的外环,以外环口能容小指为度。缝合提睾肌后,阴囊内牵拉睾丸复位,1号丝线缝合缝合皮下组织,皮肤切口可用0号丝线缝合一针或不缝合,用创可贴覆盖切口。

    2 结果

    本组小儿腹股沟疝手术328例,随访3月~2年,复发5例,复发率1.5%,复发均为男性,1~2岁3例,3岁2例,鞘膜积液未见复发,平均住院时间3天。本组小儿斜疝、鞘膜积液,采用小横切口治疗的腹股沟疝患儿,2年来经电话随访,无医源性隐睾,及其它并发症。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在治疗上首选手术,手术方法众多。由于小儿疝、鞘膜积液的发生是因为先天性的鞘状突未闭引起的,手术仅行鞘状突高位结扎就可达到治疗目的,不同于成人还要行腹股沟管的加强修补,也是现代腹腔镜治疗小儿疝的理论基础。本术式的优点是在下腹皮纹处作切口,切开的层次少,因此损伤小,切口可以选择很小,钝性分离皮下,很少出血,可以达到无血手术,精索位置表浅,切口处用止血钳稍作分开就可以看到提睾肌及精索,可以提出切口外操作,术后修复层次少,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操作熟练者手术时间不到15min,对小儿打击很小。术后当天小儿大多可以下床活动。由于小儿腹股沟变短,约1cm,经外环口稍用力牵拉即可剥离到腹膜外脂肪处,可以达到高位结扎。手术效果可靠,复发率低,本手术也可不切开腹股沟管,为以后腹股沟管的手术留有余地。对比较大的小儿疝,往往有外环口扩大,我们也在用此术式,没有发现复发率增高的情况,只要术中做到高位结扎,但随着小儿身体肌肉发育的加强,外环口很快恢复。对于斜疝病儿来说,年龄越小嵌顿的机会就越大。由于本术式损伤小,切口美观,成功率高,费用低,因此对于婴幼儿斜疝此术式更显得有优越性。此术式由于切口小,操作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嵌顿疝、滑动性疝和复发疝,不是手术适应症。

    参 考 文 献

    1 王果,李振东.小儿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99.

    2 李正,王梦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1.

    3 童尔昌,季海萍.小儿腹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01.

    4 龚以榜,李旭良.小儿鞘膜水囊肿的病理解剖进一步观察.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3,(4):206., 百拇医药(袁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