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发展》》 > 2008年第11期
编号:11752244
环境改善对老年人心身健康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日 《医学发展》 2008年第11期
环境改善对老年人心身健康的影响
环境改善对老年人心身健康的影响
环境改善对老年人心身健康的影响
环境改善对老年人心身健康的影响

     摘 要目的:以独特的环境视角调查研究泗塘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和外在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外环境(主要指绿化区域及活动场所的增加)的改变对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本社区内富浩居委和泗塘八村一北一南两个居委中的200名60岁及以上经常晨练的老人进行环境调查进行询问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环境重构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很大,对精神心理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也很大,通过环境重构,交流空间增加了,使他们的压力得以缓解,精神状况得以明显的改善。结论:因此,社区空间结构的改变对居民的身心健康的意义深远。

    关键词老年医学;环境重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交往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现代人对疾病的认识已不限于生物医学模式,而应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泗塘新村占地面积2.44平方公里。截止2007年的户籍人口数为53250人,流动人口1.7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23.9%。因此,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密集的“老龄化社区”,也是上海癌症和心血管高发地区,恶性肿瘤的患病率为3%;此外,据2006年底统计显示本社区精神病患者就多达424人,失业、吸毒和犯罪率均在上海高居前列。2005年初,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街道利用有限的空间分别将两块废用已久的空地改建成虎林园和泗塘篮球公园两个免费开放的大型主题公园。针对泗塘社区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现状,课题组1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调查研究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种种环境问题,以及与其他同类社区比较本社区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比较环境整改前后,尤其是绿化区域及活动场所的增加前后人群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状况的变化;并从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角度调查研究环境整改前后居民的健康状况的改变。研究表明,项目在降低环境问题导致人体疾病发生率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有其特殊和重大的意义。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泗塘社区虎林和八村居委会每周坚持三次以上晨炼,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60岁及以上200名老人为研究对象,这两个居委的总人口数为5590,此为总体数。样本数约占总体数的3.58%。

    1.2调查方法

    设计前测与后测调查问卷,目标人群为本社区泗塘社区虎林和八村居委会200名每周晨练3次以上的60岁及以上老人。前测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生活垃圾收集、邻里安静程度、住区绿化状况、街头绿化、周围地区绿化、空气质量、社区交往空间、街景美化环境、以及上述条件对生理、心理健康(包括精神和情绪等方面)以及交往能力的影响,由课题组成员经过培训后现场调查。后测调查问卷由原课题组成员根据地址和电话进行上门及电话随访,内容则在前测问卷的基础上增加包括居民对环境重构的知晓率以及对生活垃圾收集、邻里安静程度、住区绿化状况、街头绿化、周围地区绿化、空气质量、社区交往空间、街景美化环境在环境重构以后的满意度和环境重构对生理、心理健康(包括精神和情绪等方面)以及交往能力的影响。前后测问卷间隔一年半时间,数据录入电脑,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1.1人口构成

    本次调查男性87人(43.5%),女性113人(56.5%)。

    2.1.2年龄构成

    200名60岁~69岁的老人88人(44%),70岁~79岁的老人71人(35.5%),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人41(20.5%)。

    2.1.3文化程度

    文盲49人(24.5%),小学53人(26.5%),初中67人(33.5%),高中或中专24人(12%),大学或以上7人(3.5%),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2.1.4居民年平均收入

    居民年平均收入情况见表1。若以2005年上海市居民年平均收入18645元①为均线,则大多数人均在均线以下,可见,经济状况并不理想。

    2.2居住情况

    被调查人群200人中竟有71人住在一室户中,住房空间相对狭小,人均面积小于10m2亦达10%左右。

    2.3重构前后环境调查

    调查显示,重构环境前后人们对周边环境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与环境重构前比较,*p<0.01

    2.4环境重构前后社区交往空间的变化

    原先交流很少的有145人,这些人在有了象绿地这样的交往空间以后情况有了明显改善,认为自己比以前开朗和交朋友很多的有113人。表11表明通过环境的重建,交流的平台增加了。

    经卡方检验X2=252.61, P<0.01,结论有统计学意义,即整改后居民互相交流的情况较整改前改善。

    2.5环境重构对生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环境的变化和社会交流平台的增加对健康的影响也很大,200人中85人身体状况较差,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癌症、骨关节疾病等多种慢性病,而且高血压和骨关节疾病的发病率相当之高。在环境重构以后,居民的健康意识提高了,并通过各种方式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经过在绿化带的活动以后原先85名被多种疾病困扰的居民身体健康状况有明显好转的39人,较前有好转的39人,有8人无明显改善,但他们仍坚持在锻炼身体。

    2.6环境重构对精神状况以及情绪的影响

    环境变化对精神心理的影响也很大,有67人因为经济拮据或疾病造成心理压力大或精神差,有了绿地后,他们感觉自己的精神和心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如下表所示:

    经卡方检验X2=154.24, P<0.01,结论有统计学意义,即整改后心理健康状况较整改前改善。

    2.7环境重构的知晓率

    2.7.1环境重构知晓率

    对于两处的绿地区域和活动场所的改建,社区居民的知晓率高达99.5%,这项调查结果比较令人满意的。

    2.7.2绿化区域活动锻炼频度

    经过调查发现,仅有8人从不外出锻炼身体,163人几乎每天都到绿化区域进行活动锻炼,结果也在项目组的意料之中。

    3讨论

    环境改造后对人们社会交往空间的影响巨大,对健康和精神心理的影响也很大。

    调查显示,环境对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都有促进作用,从而间接地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说,环境的重新构建与医疗费用的支出有着反比关系。

    目前国内外密切相关的文献[2][3][4][5]与本课题的不同之处在于:调查研究在人口密集和老龄化程度相当高的社区中利用有限的空地进行公园化绿地改造后,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从而印证社区空间结构改变的重要性。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在其他与本社区人口密集、老龄化程度高特点相类似的社区推广这种通过外部环境结构的重建增加社区居民的交流平台,达到促进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并创建一个温馨美好的适用于“老龄化”社区的家园的最终目的。

    参 考 文 献

    [1]《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2] 许凤莲.我国生活居室的空气污染.《环境与健康杂志》.1991.2(2).

    [3] 杨芸等.建设生态社区的若干思考.《重庆环境科学》.1999.10.

    [4] 张胜年.环境健康与公共卫生策略.《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Chinese Edition Volume 112, Number 4, December 2004.

    [5] 叶红.《城市社会学居住的人性回归》, 百拇医药(顾家多 陈 骕 许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