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发展》 > 2009年第11期
编号:11851866
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1月1日 《医学发展》 2009年第11期
     摘 要生理状态下人体血压在24h内具有双蜂一谷的昼夜节律, 上午7:00~10:00是第一个高峰,下午5:00~6:00达到第二高峰,凌晨2:00~3 :00血压水平达到最低。夜间平均血压水平低于白昼血压水平10%叫做杓型,将此定义为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反之叫做非杓型,为异常血压昼夜节律[1]。异常的血压节律使靶器官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靶器官损害的程度越重数目越多。

    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非杓型血压;靶器官损害

    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应用于1962年,我国于1989年开始研究和应用这一技术,它能自动监测患者24 h总体血压变化,能体现日常生活及昼夜变化规律,能诊断和排除高血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判断靶器官的损害程度,并通过监测血压与心率的变化指导临床应用降压药和服药时间,发现正常的血压节律呈杓型而不正常的血压波动呈超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并证实[2]以非杓型血压最常见且靶器官损害最严重。本文就非杓型血压靶器官损害做一概述。

    1对心脏的影响

    非杓型血压由于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小或消失,使血压处于较高状态心脏压力负荷增高,为了维持恒定的心输出量儿茶酚胺与血管紧张素Ⅱ等生长因子刺激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心肌代偿性肥厚心脏重量增加,随着心室壁肥厚顺应性逐渐降低出现心肌舒张功能受损[3]。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心脏损害的早期表现常伴有舒张功能减低。文献报道[4,5],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对心功能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舒张功能的影响,其次是对收缩功能的影响。这个改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在对一些早期高血压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以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结构可以发现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