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护理》 > 2009年第4期
编号:11826314
中医药治疗阑尾炎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1日 《医学与护理》 2009年第4期
     摘 要根据多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经验,对急性阑尾炎的中医药治疗进行归纳总结。阑尾炎的病机特点主要是传化不利,运化失职,糟粕积滞,生湿生热,败血浊气壅血而成肠痈。临床上应依据这些病机特点进行辨证施治,辨病论治。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阑尾炎

    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在外科住院病人中占10~15%。阑尾炎居中医“肠痈”范畴,近二千年来,我国历代的医界对其发病、诊断和治疗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就有肠痈的记载,汉代《金匮安略》一书中,总结有关治疗肠痈的经验,定出了辩证论治的方法,认为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又称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严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上述原则,一直为我们后世医家所沿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并为我们今天诊治阑尾炎奠定了基础。我院门诊从1980年至2008年诊治阑尾炎1658例,应用中医药复方大黄牡丹皮汤等非手术疗法治疗,其中1558例治愈,治愈率为94%。改行手术者100例。
, http://www.100md.com
    1病因病机

    由于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暴急奔走,跌扑损伤,或暴怒忧思,或寒温不适,或肠道寄生虫等因素,导致气滞血瘀,胃肠功能受损,传化不利,运化失职,糟粕积滞,生湿生热,败血浊气壅血而成肠痈。

    2诊断要点

    ①大多为突然急性腹痛,常起始于上腹或脐周,经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在右下腹部,或为固定性持续性疼痛。②可伴有发热、头痛、倦怠乏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消化性症状。③体检时可发现在下腹阑尾点有固定压痛,重者可有明显反跳痛,腹肌紧张,有腰大肌刺激征和腰大肌试验阳性者,多为盲肠后阑尾炎,闭孔肌试验阳性者及直肠指检在直肠前壁右侧触痛者,多为盆腔位阑尾炎。④经空触诊检查,约有70%左右病人是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和阑尾穴上有压痛,且以右侧较为多见,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右下腹还可出现皮肤感觉过敏压。⑤舌质渎红,苔白腻,化热后,舌苔淡黄,热甚则可出现里焦燥苔,脉弦,化热后可见弦数,滑数脉。⑥白细胞计数增至1~2万之间,中性白细胞比率多增高。
, 百拇医药
    3辩证论治

    3.1蕴热型

    转移性右下腹痛,腹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伴有脘腹胀闷、恶心、嗳气、纳呆、便秘尿黄。右下腹有压痛或反跳痛,腹肌紧张不明显,体温在38°C以下,白血球正常或稍高,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紧或洪数。

    治以通里攻下,清热化湿,行气活血,我院以复方大黄牡丹皮汤为首选。

    方药:生大黄〈后下〉9克,制川扑6克,红藤60克,蒲公英30克,丹皮9克,延胡索9克,桃仁9克,木香9克,银花15克,川栋子12克,生甘草6克。

    3.2湿热型

    腹痛及右下腹压痛加剧,反跳痛明显,腹肌紧张和局限性肿块,但不超过右下腹一个象限,湿重于热则微热腹胀痛不剧,口渴不欲饮,便溏而不爽,小便短小,舌质微红,苔薄黄腻,脉弦数,热重于湿则体温在38°C以上,血白血球汁数明显升高,腹痛剧,拒按,口干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 http://www.100md.com
    治以通里攻下,清热化湿和营,我院以薏苡附子败酱散为主。

    方药:生大黄9克〈后下〉,薏苡20克,制川朴6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蒲公英30克,黄柏9克,川栋子15克,丹皮12克,湿热重者加黄连9克,黄苓12克,阑尾脓肿形成者加桃仁9克,赤芍15克,瘀滞重者加莪术9克,当归12克。

    3.3热毒型

    腹痛剧烈,全腹可有弥漫性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热毒伤阴者,有高烧或恶寒发烧,持续不退,自汗烦渴,面红目赤,唇干口臭,呕吐不食,便秘或下痢不爽,溲赤或频数似淋,舌质红绎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厚腻,脉弦滑数或洪大而数。体温达39°C左右,血白细胞计数1.5万左右,热毒伤阴损阳者,有感染性休克症状。肠绕腑实者,有全腹膨胀,频频呕吐,无排便排气。

    治以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行气凉血。以大黄牡丹皮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合红藤治之。
, 百拇医药
    方药:生大黄9克〈后下〉,制川朴6克,红藤30克,蒲公英30克,丹皮9克,黄柏9克,蛇舌草30克,生米仁15克,败酱草30克,加碱。

    热毒伤阴者,加鲜生地60克,玄参15克,天花粉15克,热毒损阳者精神萎顿,肢冷自汗者,加熟附片9克,泡姜6克,生大黄改制大黄9克。

    外治:①大蒜、芒硝各30克,捣成糊状,外敷于右下腹先衬以凡士林油沙布,以免引起局部皮肤发红起泡,敷2小时后取下。②针刺:主穴:阑尾穴、上巨虚、足三里、高热加曲池、办庭,恶心呕吐加内关中脘,剧痛加天枢。

    4体会

    采用中药治疗阑尾炎除少数患者因经济上的原因而主动要求服中药治疗之外, 绝大多数是由于患者者害怕一刀之苦。因为口服中药可直达病所,见效快,同时也大大缩短了病程。临床统计近,80%患者可在服药后1~2天内获效,笔者临床治疗1658例,除100例失败而改行手术外,有1558例治愈,治愈率为94%,深受广大就医患者的欢迎。
, 百拇医药
    关于中药的煎煮法,在使用大黄时一般不宜采用煎煮方法,而是改用温开水单独浸泡20分钟后,取汁与其药同服。因大黄煎煮时间过久则减其通里泄热之效,甚至可丧失其整个药性。其它药物则是充分浸泡20~30分钟后,再行煎煮2次,共取汁200~300 ml,混合后分2次服之。一般认为,中药煎煮历来3次,日服2次,若煎煮3次,①浪费药物资源;②会造成患者一定的经济损失;③煎中药有效成份只剩1%~8%,有的其有效成份已荡然无存。这样,对于治疗急性病而言,当分秒必争,所以,三煎之法是不可取的,因轻者可影响疾病的转归与预后,甚者可因此而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医生在服药方法和时间上也必须注意。如有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呕吐不止时,在服中药前,可先行结合针灸或按摩待缓解后,再频频服之。对于服药即吐者,可在服药前先饮少许生姜汁以达引药下行之目的。至于服药时间,亦应斟酌,对于本病之急性期,服药时间当以4~6小时/次为宜,若病情较缓和可6~8小时/次,千万不要沿用传统老法日服2次,那样难于达到治疗目的。如果病情危急,一时又无煎煮条件者,可用开水浸泡中药20分钟即可频频饮之,随饮随加水,同样会取得预期效果。
, http://www.100md.com
    总的说来阑尾炎一病:热证、湿证、瘀证、腹证。治疗原则:清热解毒、理气活血、通腹泻热。

    参考文献

    [1] 邬向龙、刘文滨.中医药治疗急性阑尾炎49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0):1004-1005.

    [2] 赵兴权、朱肇礼.中医药治疗阑尾炎之管见.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43-43.

    [3] 李小康.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阑尾炎周围脓肿[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8,5(16):172-172.

    [4] 刘雅刚、杨洪娟、胡亚民.中西医结合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57例[J].河北中医,2008,30(8):837-838.

    [5] 吴晓瑞、王化刚、冷双全、刘春芳.156例阑尾炎诊治体会[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64-64.

    作者简介:

    宋学安男(1950 - ),籍贯:四川眉山,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病症的诊治与内科病理分析与研究工作,具有三十余年中医内科临床诊治经验。,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