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护理》 > 2009年第7期
编号:11812455
非典型性疟疾误诊6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段宝贤 雷秀福
第1页

    参见附件(407KB,1页)。

     疟疾又名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而造成的传染性疾病,暗蚊为传播媒介,临床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定时发作,可伴有贫血、脾肿大等特征,血涂片查到疟原虫为确诊,常见有间日疟。高发地为南方地区,多见于云南、贵州、海南等地,季节以夏季多发,我院位处滇西北,是疟疾高发之地。2006至2008年接诊的疟疾病例中的6例,由于不典型,而造成误诊,误诊为流感4例,心肌炎1例,肾结石1例,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误诊为流感4例,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1~40岁,发病季节均为春秋季,临床表现为全身酸痛、乏力、咽喉疼痛,扁桃腺轻度肿大,咽充血、发热,T:37.8~39.8度,热型不规则,以下午和晚上发热多见,无怕冷现象,心肺(一),查:血RT无明显异常,初诊流感,给予抗病毒、对症治疗,疗效欠佳,晚上常发热,发热1~2小时,查疟原虫阴性,治疗不变,2天后症状仍不缓解,再查疟原虫阴性,查孢子体阳性,确诊为疟疾,给予蒿甲醚治疗,痊愈。

    例2、误诊为心肌炎1例,男性、年龄35岁,平时体健,临床表现乏力、胸闷、偶有发热,不规则,T:37.5~39度,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血 RT正常,胸部x摄片正常,CK:280IU/L、IDH:30IU/L、心电图无异常,诊断:心肌炎。给予参脉针,心血通针,治疗2日后,仍有乏力、胸闷、每晚发热1~2小时,查疟原虫阳性,给予蓠甲醚治疗,痊愈。

    例3、误诊为肾结石1例,男子、22岁,因乏力、腰腹酸痛,小便淡红色就诊,诉午后发热,血RT:RBC 3.0,尿RT:BLD+'B超未发现异常,查疟原虫阴性,诊断:尿路结石,给予排石等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不明显,发热每日约1~2小时,再查疟原虫阴性,查找孢子体阳性性,确诊为疟疾,给予蒿甲醚治疗,痊愈。

    2 讨论

    非典型疟疾症状,或以其它稀少症状出现的病例,给医生的诊断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对于疟疾要注意到它的非典型性。①发病季节以夏秋季多见,在冬春亦会发病;②血涂片查找疟原虫确诊疟疾,在血中未查到疟原虫的情况下,不要放弃多次查找,并作诊断性治疗;③在其它检查项目异常或其它稀少症状出现时,防止掩盖疾病的真相,要辩别清楚,才能准确地诊断。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0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