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2期
编号:12149799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2010年5月我院46例静脉输液外渗患儿,并分析其外渗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46例静脉输液患儿中,44例药物外渗导致穿刺点处及其周围皮肤发麻、肿痛,其中3例为输入儿茶酚胺类药物所致,26例为输入20%甘露醇所致,其余15例为输入一般药物所致。其药物外渗原因有药物因素、患儿因素、操作因素等,经针对性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分析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1],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儿科病人病情变化快,婴幼儿口服给药不合作,医生只能选择静脉给药。近年来,随着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科患者量也逐年增多,为了确保输液安全,减少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要对输液患儿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安全隐患下降,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本组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2010年5月我院46例静脉输液外渗患儿,分析其外渗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2010年5月我院46例静脉输液外渗患儿,男29例,女17例。年龄3个月-9岁。26例输入20%甘露醇,3例输入儿茶酚胺类药物,其余15例输入一般药物包括10%葡萄糖酸钙、阿奇霉素、头孢哌酮钠等。临床症状为肿痛,自开始输液5分钟以内发生外渗,其区域直径均小于2cm。46例均经头皮血管输入。

    1.2 方法 针对46例存在药物外渗的患者的病案进行了调查,回顾性汇总和分析如药物因素、患儿因素、操作因素等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防治干预措施。

    2 结果

    46例静脉输液患儿中,44例药物外渗导致穿刺点处及其周围皮肤发麻、肿痛,其中3例为输入儿茶酚胺类药物所致,26例为输入20%甘露醇所致,其余15例为输入一般药物所致。其药物外渗原因有药物因素、患儿因素、操作因素等,经针对性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 百拇医药
    3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3.1 药物因素 因其自身特性易发生外渗的药物有:1)收缩血管药物:儿茶酚胺类、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间羟胺等;2)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七叶皂甙钠、氯化钾、氯化钙等;3)高渗药物:20%甘露醇[2]、50%葡萄糖、脂肪乳剂等;4)化疗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碱类、诺维苯、氮芥、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本组26例输入20%甘露醇,3例输入儿茶酚胺类药物,其余15例输入一般药物包括10%葡萄糖酸钙、阿奇霉素、头孢哌酮钠等,结果46例静脉输液患儿中,44例药物外渗导致穿刺点处及其周围皮肤发麻、肿痛,其中3例为输入儿茶酚胺类药物所致,26例为输入20%甘露醇所致,其余15例为输入一般药物所致,可见,本组药物外渗原因中药物因素占很主要的地位。而药物的PH值、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均可成为发生药物外渗的原因。

    3.2 患儿因素 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患儿头皮静脉不清楚,可见的血管很少,血管充盈不足,静脉压低,血管细,静脉穿刺时回血慢或不见回血,穿刺难度大,再加上患儿年龄小,易动,不配合,静脉穿刺难度大,家长要求高,给护士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判断错误易导致穿刺失败,即使固定后也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 百拇医药
    4 护理措施

    4.1 药物外渗的一般处理 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的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6h内可以用冷敷, 24h后热敷,但对血管收缩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在执行医嘱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做好三查七对,发现重名、重姓患者一定要做好性别、年龄的查对。必要时将其中一人的名字更换为其父母的名字较为安全,这样可以避免交叉用错药的危险发生,使之保证安全输液。

    4.2 药物外渗的特殊处理 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间羟胺、垂体后叶素,可用5mg酚妥拉明加生理盐水20ml局部封闭,或用10mg山莨菪碱加生理盐水1ml配成0.5%的稀释液湿敷。去甲肾上腺素雷同于多巴胺的处理方法,因其是高渗液,可使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不能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刺激性药物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七叶皂甙可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3-4次/d(硫酸镁只能用于因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或0.5%的利多卡因封闭。氯化钾可用1%普鲁卡因做局部封闭,50%的硫酸镁湿敷。20%甘露醇外渗可用25%的硫酸镁湿敷24-48小时使肿胀消退。
, 百拇医药
    5 小结

    本组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2010年5月我院46例静脉输液外渗患儿,并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46例静脉输液患儿中,44例药物外渗导致穿刺点处及其周围皮肤发麻、肿痛,其中3例为输入儿茶酚胺类药物所致,26例为输入20%甘露醇所致,其余15例为输入一般药物所致。其药物外渗原因有药物因素、患儿因素、血管因素、操作因素、环境因素等,经针对性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可见,分析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涛. 浅谈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25-26.

    [2] 林桂荣,刘京风,王恒珍等.20%甘露醇致静脉损伤的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2):71., 百拇医药(南福花 尹英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