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2期
编号:12149536
102例气管切开的手术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 介绍气管切开的目的及手术技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行气管切开治疗重症脑外伤及脑出血、脑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患者无一例并发症。 结论 依照笔者介绍的手术方法能有效避免气管切开的并发症。

    【关键词】 气管切开;并发症

    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我科共施行气管切开术102例,术后无一例并发症,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2例,男64例,女38例;年龄在18至76岁,平均年龄在47岁,其中重症脑外伤88例,高血压脑出血及动脉瘤破裂致脑疝14例。

    1.2 手术方法 病人仰卧于床上,肩下垫起,头后仰,标志颈部正中切口(3、4气管环表面),常规消毒铺巾。以1%利多卡因于切口处作局部浸润麻醉成功后,作一3cm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止血护皮,切开颈白线,钝性分离颈前肌群,仔细止血,显露气管前筋膜。于3、4气管环表面正中尖刀挑开气管(未伤及后壁),吸取痰液后,置入7.5号气管套管气囊充气妥善固定,仔细切口止血,缝合肌层及皮下,无菌敷料包扎。

    2 讨论

    气管切开在神经外科治疗中经常应用,其目的是改善通气,加强排痰,便于护理,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其操作一般由耳鼻喉科或头颈外科医师操作。但往往在具体工作中,病人病情变化快,需急症处理,所以做为一名神经外科医师,应当作为一项基本功来掌握。笔者现将术后体会总结如下:(1) 术前最好以龙胆紫标记切口,仔细检查病人颈部发育情况,选择合适气管套管,并仔细检查气管套管气囊密封情况。笔者体会,大多患者,于喉结下方一横指处向下做一约3cm切口为宜,切开时,术者以左手拇指中指固定喉部,食指按喉结以定中线。(2) 切开皮肤皮下后,皮肤出血以蚊式钳夹闭,大多无须结扎,3-5分钟后可以松开蚊式钳,等待期间需继续钝性向下分离切口,颈前静脉需避开或结扎。分离颈前肌群时需仔细钝性分离切忌锐分离,以免损伤肌内血管,若有出血可缝扎。所有操作需一直在颈前中线进行。显露深部层次应用拉钩需均匀用力,不可拉偏。(3) 有些病人甲状腺甲部较大,影响操作,则沿甲状腺峡部下缘与气管前筋膜之间分离,然后用甲状腺拉钩,将甲状腺峡部向上牵引,即暴露气管。若甲状腺甲部确实较大,可部分切断,但须仔细确切止血并注意保护神经。(4) 显露气管前筋膜,要始终用手触摸下方气管,务必继续保持正中位置,显露气管软骨环后,以1%利多卡因于气管正中做局部麻醉,借机回抽确认气管。(5) 切开气管前,向气管内滴入1%地卡因0.5ml,以防切开气管后出现剧烈咳嗽。显露气管软骨环至少2节-3节,用尖刀于第2-第3环正中自下向上挑开前壁。切忌勿超过暴露之气管软骨环,气管切开后术者与助手,分别以两把小卵圆钳夹持切开至气管壁。术者立即插入气管套管,移除卵圆钳,迅速取出管芯,检查病人是否从气管套管内呼吸,并立即指示床边助手快速吸取套管内痰液及血性液,及时给予气管套管气囊打气,,妥善固定气管套管。(6) 仔细检查切口有无活动出血,缝合肌层皮下及切口上端皮肤,切口下端皮肤不必缝合,以免形成皮下气肿。固定气管套管时,以固定带能容一食指即可,不可过松或过紧通过上述方法,笔者成功行使102例气管切开术,无一例并发症,对原发病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达到了气管切开的预期效果。笔者亦希望能对在基层医院工作中的年轻外科医生有所帮助,以完善自己的临床基本功,更好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第四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282, http://www.100md.com(c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