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康复医疗
编号:13473012
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1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7
     【摘要】目的 将脑瘫儿童有效的康复护理服务作为论述中心,基于脑瘫儿童的康复问题,剖析引导式教育理念对患儿治疗效果及适应性发育的影响。方法 患儿入选时间限定为2017年4月~2019年4月,共计选入脑瘫患儿82例,依托样本分析法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n=41例,行常规康复护理)与实验组(n=41例,行常规联合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干预时间既定为3个月,评价患儿的适应性发育(DQ)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入选患儿的细动作、言语能、应人能、应物能及粗动作等D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8%)与对照组的(70.7%)相较,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将引导式教育理念引进至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儿的适应性发育情况,同时可帮助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应用价值突出,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引导式教育理念;脑瘫儿童;康复护理;效果

    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脑瘫患儿为特殊人群,受到疾病的影响其各项机能及心理发展均难以与正常儿童相比,因此人们对护理手段的科学性及有效性提出更加高的要求[1]。我国的康复护理起步较晚且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虽然引导式教育概念已被引入康复护理中,但其在我国的发展,仍有许多实际效果和护理环节有待不断完善。基于此,本研究纳选了至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84例符合研究要求的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引导式教育理念在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对比式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儿入选时间限定为2017年4月~2019年4月,共計选入脑瘫患儿82例,依托样本分析法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n=41例,行常规康复护理)与实验组(n=41例,行常规联合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照组内含男/女:26例(63.4%):15例(36.5%),年龄区间值为2~10岁,年龄均数为(5.12±0.74)岁,疾病类型:痉挛型12例,低张力型13例,混合型16例;实验组内含男/女:25例(60.9%):16例(39.0%),年龄区间值为2~11岁,年龄均数为(5.54±0.79)岁,疾病类型:痉挛型10例,低张力型14例,混合型17例。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及其家属拥有完全知情权,并在自愿原则上签署(家属代签)正式书面文件。观察对比入选患儿的基础资料可知,其差异性在容错范围内(p>0.05),数据符合研究及对比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护理人员执行治疗师既定的康复方案,辅助引导患儿行康复治疗及护理,即Bobath站立→行走、肢体感应、作业疗法和言语训练,要求患儿家属全程陪护并给予患儿鼓励,1次/天,训练时间为30 min之内,每周进行5次。

    实验组:常规联合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常规化护理与对照组一致。①心理护理:首先需要进行的是患儿的心理护理干预,患儿初来进行康复接触新的环境及人际关系,且需配合康复师完成相应动作,焦虑不安及紧张心理表现目前,因此在开展康复训练前,康复人员需要主动接近患儿,应用拥抱、一起玩耍及抚摸等方式解除患儿的戒备心,消除陌生感及其焦虑紧张情绪。其次需注重患儿家属的负面心理疏导,对其倾诉的内容表示理解,并告知其科学的康复训练对小儿康复具有的积极作用,希望得到家属的全力支持,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患儿的康复护理,消除其负面心理[2]。②日常生活能力引导训练:肢体障碍、认知障碍和语言障碍均为脑瘫患儿常见的症状,因此注重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是提升患儿自理能力及适应性发育的关键。需注重对其家属进行引导式健康教育,使其家属了解展开该训练项目的目的及意义,使其参与至训练工作中,同时引导患儿家属对基本的主动运动引导方法进行学习与实践,如家属指导患儿进行翻身时,可运用玩具对患儿的吸引力,将患儿喜爱的玩具放置的脐面侧,运用逗引的方式引导患儿翻身取物。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指导时,可通过自身示范的方式引导患儿保持正确的活动姿势,并逐渐让其独立完成日常能力动作。

    1.3 评价标准

    应用DQ量表对患儿的适应性发育进行评价,评价维度含以下5个,即应物能、粗动作、言语能、细动作及应人能,于末次随访时进行评估与分析,DQ评分与患儿适应性发育为正相关。

    将DQ评分作为评价本次研究治疗有效率的依据,无效:有效值<30%,则视为治疗;有效:50%<有效值≥30%;显效:有效值≥50%。治疗有效率=(末次随访积分—首次入院积分)/首次入院积分×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收集得到的数据均录入SPASS 22.0软件中并行统计分析,以x2检验数据资料,数据对比经t检验,以(x±s)标准差表达数据均值,数据对比P<0.05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两组患儿的末次随访DQ 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组入选患儿的细动作、言语能、应人能、应物能及粗动作等D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体数据分析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8%)与对照组的(70.7%)相较,现明显差异(P<0.05),具体数据分析见表2。

    3 讨 论

    脑瘫属于临床儿科常见的神经性疾病,患儿常见合并不同程度的感知觉障碍、行为障碍及语言障碍等,对其健康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上个世纪20年代初,匈牙利学者András Peto提出引导式教育理念,其理论的基础为通过他人教育、引导及诱发等手段,并实施综合性的康复护理,调动患者在行为、意识、感知等各方面的潜力,使护理工作具有娱乐性及节律性以激发患者参与康复护理工作的兴趣及参与意识,以促进患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改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将引导式教育理念应用至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中,患儿的适应性发育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其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

    综上所述,将引导式教育理念引进至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儿的适应性发育情况,同时可帮助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应用价值突出,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伍娟英,杨锦媚.引导式教育模式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7(06):35-37.

    [2] 王 娟,杨冬梅.整体护理结合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12):145-146., 百拇医药(范晓春)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康复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