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普通外科 > 乳腺癌
编号:12974668
乳腺癌的术后护理(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4年第1期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本院的4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后心里护理、并发症护理、功能锻炼、伤口护理、化疗及放疗的护理。结果 42例乳腺癌患者中,7例患者并发皮下积液,3例并发上肢水肿,但经精心处理均痊愈,其他术后恢复较好。结论 乳腺癌并发率高,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对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承受重大疾病的心理方面都起真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172-02前言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1]。近几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已超过宫颈癌,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大都发生于已婚妇女,其中以更年期和绝经前后的妇女多见,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内分泌因素②饮食与肥胖③乳腺癌家族史。可见乳腺癌已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局部复发率较高。从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诸多因素对乳腺癌术后恢复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

    1.临床资料

    我科2007年5月到2012年12月共收入42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25-67岁,平均45.3岁,住院15-20天,其中7例并发皮下积液,3例并发上肢水肿,经处理均痊愈,32例术后恢复较好。

    2.术后护理

    2.1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的变换.

    2.2 局部伤口护理

    2.2.1 清创阶段 胸壁伤口区域覆盖纤维连接蛋白浸泡敷料,用纤维连接蛋白所具有的独特至渗效果降低渗出,引流出创面分泌的一些脓液、分泌物,降低伤口局部张力,阻止伤口进一步溃烂[2]。同时加强感染控制,每天静脉滴注头孢哌酮3.0g、替硝唑100ml。7天时间黄色腐皮大部分软化,分次剪除坏死组织,逐步暴露出鲜红色创面。同样按上述方法"自溶清创",第8天伤口清创完全,面积约为13cm×17cm,且皮下潜行最长有4cm,每天向创面喷纤维连接蛋白4-5次。

    2 .2.2 伤口细胞激活阶段 第10天伤口边缘有零星的红色肉芽,与正常组织有明显分界线。处理:用双氧水、无菌的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暴露的新鲜创面并覆盖纤维连接蛋白浸湿敷料,每日向敷料喷纤维连接蛋白4次,以保持局部创面无间断吸收纤维连接蛋白,停用头孢哌酮、替硝唑。

    2.2.3 伤口生长阶段 第3周,伤口恢复为10cm×14cm,伤口边缘有大量红色肉芽组织。处理: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局部每天用5个单位胰岛素,纤维连接蛋白每天喷6次,同时 伤口用红外线理疗,每次30分钟,促进伤口的上皮组织生长。

    2.2.4 组织修复阶段 第4周伤口100%红色肉芽,渗液少,无异味,皮组织生长完成。

    2.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3.1 皮下积液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病人术后并发皮下积液7例。皮下积液不但延迟切口的愈合时间,而且还影响术后放疗的按时实施。术后发现局部皮瓣隆起,触之有漂浮感或波动感,皮下积液诊断基本确立,局部穿刺出积液即可证实诊断。皮下积液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手术创面渗液、渗血,病人过于肥胖,皮瓣与胸壁贴合不紧,术后创面包扎欠妥,引流不畅等[3]。护理措施:①术后保持腋下负压引流管的通畅,2h挤压引流管1次,避免引流管受压、打折和扭曲等,准确记录引流量及颜色。②患侧上肢术后3天内屈曲内收,避免外展,指导家属不要扶病人患侧上肢下床活动,入厕等。禁止用患侧上肢支撑身体起床,避免牵拉而引起皮瓣与创面分离。③拔除腋下引流管后两天到三天注意检查局部皮瓣是否隆起和触之是否有浮动感。如发现应及时处理。④术后创面包扎应松紧适宜,使创面受力均匀。

    2.3.2 上肢水肿 本组3例病人术后并发患侧上肢水肿,表现为患肢不同程度的肿胀,上肢功能障碍等。护理措施:①术后第4天拔除腋下引流管。②适时、合理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避免患侧上肢受压、外伤、感染和长时间下垂等③不在患侧上肢进行静脉穿刺、输液、测血压,不能用力甩动患侧上肢。④术后患测上肢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嘱病人不能提拉超过5公斤重的物品。经上述处理后,本组3例水肿患者症状消失。

    2.3.3 皮瓣坏死 护理措施:敷料要松散均为的覆盖上,再用胸带加压包扎,使皮瓣紧贴胸壁创面。经常检查是否处于持续的负压状态,否则易形成皮下积液,影响皮瓣的生长。注意观察伤口的情况。

    2.3.4 局部皮肤过敏 产生过敏的原因与患者自身是过敏体质或出汗多,敷贴不透气及胶布粘胶物质对皮肤刺激有关。应选择低敏敷贴及胶布固定,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出现敷贴或胶布范围红,有渗液、水泡、红疹等局部炎症反应,应立即更换敷贴或胶布,同时增加每周更换敷贴的次数,必要时每日更换敷贴,过敏严重者,拔除留置针,重新更换穿刺置管部位。

    2.4 置管后的护理

    每日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包括有无红肿热痛,分泌物,渗血,和导管的长度有无变化。置管后24小时内更换敷料1次,以后每周换药1次,如有渗血、敷料浸湿或敷料粘贴处松动等,应及时更换。更换透明敷料时动作应轻柔,从下至上撕去透明敷料,以避免将导管拉出,严格消毒穿刺点周围的皮肤,范围至少达到直径20cm,等消毒剂完全干后,以穿刺点为中心粘贴透明贴膜,覆盖全部体外部分导管。要求脉冲式正压封管,注射器操作时避免压力过大。不宜用10ml以下的注射器进行操作[4]。化疗间歇期每周封管1次,每周更换肝素帽一次,用酒精消毒连接器接头部位,使用无菌技术打开新的肝素帽包装盒,预冲肝素帽并排气,连接新的肝素帽并旋紧。

    2.5 化疗、放疗期间的护理, 百拇医药(张瑞华 叶梓)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普通外科 > 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