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慢性病知识
编号:13401050
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的慢性病管理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第11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发病率增加,对患者的生活以及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社区慢性病防治可以对糖尿病患者的慢性病管理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我国社区慢性病防治起步还较晚,存在诸多问题。在文中主要就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的慢性病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社区;慢性病;糖尿病;管理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1-15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饮食相关的疾病也日益增多。其中全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达到9.7%,糖耐量受损发病率达到15.5%。糖尿病病人的增加和合并症的发生致使医疗成本大幅度提高。每年我国在糖尿病治疗的费用达2000亿人民币。其中80%用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治疗。尽管国家也加大了慢性疾病的管理力度,但是我国社区慢性病防治起步较晚,还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1、缺乏较高专业水平、经验丰富的综合管理人才队伍。2、病人的文化水平低,对疾病的认识差,病人的依从性更差。3、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仅为33%左右。4、糖尿病病人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而同时达标的综合达标率为5.6%。虽然按照我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和社区卫生中心慢性病管理工作要求:对管理的糖尿病病人每个月定期随访,每年有免费全面体检。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众多问题,很难达到理想的防病治病目的。现我就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几点问题提出拙见,以便同行们讨论。
, 百拇医药
    1 目前状况

    1.1 社区医院全科门诊,甚至各级医院的医保科门诊沦为药房式诊室

    来这些科室就医者80%以上是慢性病患者家属或朋友代开慢性病药物。每周只取一定数量和种类的药物。医生根本看不到患者本人,更谈不到个体化指导治疗,细化生活方式干预了。医、管两部门缺乏结合,缺乏共同目的性。医疗保險只负责慢性病一年固定费用,不操心是否达到防治目的。而医方不仅要考虑治病还得担心药品种类和数量是否超出医疗保险要求而遭到医保局的扣款处罚。如此而导致了疾病的一些相关病因得不到控制。(比如糖尿病病人需要严格控制血压,血脂,甚至改善血液循环才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但医保对于这些药物是不包括糖尿病治疗范围内的)如此一来,医院慢性病门诊成为变相药店,只开药(还是患者点名要的药)而缺乏治疗疾病的灵活性。

    1.2 国家给予慢性病管理政策与临床慢性病门诊脱钩严重
, 百拇医药
    国家每年免费体检项目对患者缺乏吸引力,没有配套治疗项目。更没有和医疗保险的慢性病管理相结合。照患者的话说:按要求体检就算查出什么问题医疗保险也不会有什么优惠政策,更不会因为没有参加体检而减少医疗保险报销额度。所以说国家慢性病管理体系、医疗保险报销政策在慢性病的防治过程中没有互相制约,互相配合,导致国家慢性病管理缺乏各部门联动。慢病门诊最后形成患者或家属点名买药,医保负责报销的模式。不能把国家的免费体检和医保的资金保证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我国的慢性病达标控制率。

    1.3 疑难病例或依从性差的患者脱管严重,导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达标率不足

    慢性病患者病情变化直接到上级医院诊治,不经过基层医疗单位转诊,三甲医院慢性病就诊率居高不下,而病人回转率却低的可怜。究其原因是三级转诊没有落到实处,有些医院是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弄虚作假。患者更没有从转诊过程中看到必要性和具体的经济实惠,也没有从转诊的过程中降低医疗负担。
, 百拇医药
    2 讨论

    基于上述几点问题,我们社区采取了一定措施:

    2.1 国家公共卫生里的慢性病管理科档案与医保科慢病档案共享并统一完善。医保科慢性病人在档案里如果三个月没有血糖化验复查结果(因为慢病血糖国家免费检验)给予所开药物减量或不予开具处方。

    2.2 充分利用社区医院和三甲医院成立“医联体”的优势与上级医院对口科室结“对子”。对于疑难病例和依从性差的患者,我们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请三甲医院的对应科室主任查房指导。让患者不仅享受三甲医院专家级医疗服务,还能按照社区医院医保政策报销医疗费用,患者住院报销额度能提高25%

    2.3 通过卫计局相关部门与医保新农合管理部门沟通,建议放宽放活医疗保险慢性病管理政策,与国家慢性病管理政策配套结合管理。比如医保慢性病患者必须有国家的慢性病管理档案,统一使用一套慢性病档案。对于不服从或没有国家统一慢性病管理档案的取消或减低医保慢性病待遇。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慢病门诊管理任重道远。我只是把实践中看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来,以便引起同道的共鸣,争取早日实现我国的不治末病治未病的理念。

    参考文献:

    [1]路军章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回顾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5

    [2]马湘民 住院病历空腹血糖与相关因素分析 慢性病学杂志,2010.4, http://www.100md.com(徐维)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慢性病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