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263791
辨证施治消渴期糖尿病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日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2006年第11期
     中医把糖尿病称为消渴病,分成三个时期,早期称为“脾瘅(读音:dān)”,类似糖尿病前期;实验室检查可见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升高等。因“五气之溢”引起,即过食肥美引起五谷之气。中期称为“消渴”(糖尿病发病期),类似糖尿病发病期。因过食甘美,使甘甜之气过盛而上溢形成,即甘气上溢。后期称为“消瘅”(糖尿病并发症期)。我们今天来谈谈消渴期糖尿病的病因、怎样发病的和治疗。

    消渴是由糖尿病前期脾瘅转化而来。消渴的特征是二阳结,即是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之结,结则化热,胃热则消谷善饥,大肠热则大便干,临床常见的糖尿病病人一旦血糖增高时出现的症状,如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大便秘结、小便频数,正是二阳结的主要表现。

    消渴的形成原因是脾气受伤,发病因素是心神受伤,而使脾气受伤和心神受伤的因素较多。由于各个病人先天和后天的影响因素不同,所以消渴发生时,临床常出现的证侯有所不同。正在发病时表现以证侯为主,主要有:二阳结热、阴伤燥热、肺胃实热、气郁血淤、脾胃湿热、食积痰热、热毒所伤、酒毒所伤。一旦病情稳定后,证型就表现出来,在消渴期常见的证型有: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

    消渴期糖尿病的治疗仍采用“二、五、八、方案”,特别是三个基本措施的应用。并重视对各种证侯、证型形成原因的分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