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职业与健康 > 教师
编号:16379
教师性别意识偏差现状与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25日 中国妇女报 2020.08.25
     ——从分性别教辅书籍看基础教育阶段的性别平等议题

    编者按

    近日,某出版社推出基于大数据的《男生女生学数学》系列教辅材料引争议,虽然该出版社已宣布这套书不再发行,但从事件中折射出的基础教育从教者性别意识偏差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本文作者基于112位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在职教师的调查数据,发现基础教育阶段的性别失衡现象并不鲜见,传统性别观念在学校场域中仍旧广泛存在,教育工作者的性别平等观念需要更多关注。

    ■ 殷仙月 蒋莱

    近日,某出版社以男女性别为噱头推出了基于大数据的《男生女生学数学》系列教辅材料。“男生用蓝版,女生用红版”的宣传语更是简单粗暴地将学习资源和学力潜质用性别割裂开来,迅速引发家长和网友的广泛争议。虽然该出版社立即作出回应和改进,宣布这套书终止出版,不再发行,但从事件中折射出的基础教育从教者性别意识偏差问题,却值得进一步探究和反思。
, http://www.100md.com
    不久前笔者就“教师性别意识现状、特征及影响”为主题在某省会城市开展调查,收集了112位来自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在职教师的反馈信息,发现基础教育阶段的性别失衡现象并不鲜见,传统性别观念在学校场域中仍旧广泛存在,大众以及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中的性别意识和平等观念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教师性别观念受传统文化影响大

    调查为确保客观性及普遍性,抽样在性别、学历、年龄、婚姻状况维度上各有区分,同时注意到教龄长短、 教授学科、任职教育学段分布的均衡。由于实际情况中幼小中学教师存在相当严重的性别比例不平衡,抽样中也难以避免。最终受访者中,女性占比77%,20~40周岁的青年教师占85%,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3%,已婚者占75%。

    调查显示,认为“性别差异是自然现象,男性生而阳刚强健,女性天性阴弱柔美”的教师占比达到53.57%,而对这一问题表示“说不清”的教师为27.68%。这说明受访教师中多数人认为性别差异的产生原因仅仅是男女两性生理性别的不同,部分教师甚至没有形成较为鲜明的社会性别意识判断。在另一问题“相对而言,独立果断是男性的主要特征,勤奋细心则是女性的主要特征”的统计数据分析中,对此持赞成态度的教师占比50.89%,仅有27.68%的教师持反对态度。这个结果表明半数居多教师仍按照传统性别观念对男女两性产生不同的期待,将性别刻板印象复刻到自身对两性特质的认定当中。
, 百拇医药
    对男女生性别特质认定凸显刻板印象

    在对“不论男女做作业都应该认真。但女生作业马虎更让人恼火”以及“女生上课时说悄悄话、做小动作,往往更令我生气”这两个问题上,分别有62.5%和63.39%的教师持反对态度,远超过持赞成态度的教师比例31.25%和25.89%,这说明多数教师能公正要求男女学生的学习规范,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将个人的性别刻板印象复刻到学生身上,对男女学生产生不同的隐性期待。

    同时,大部分教师抱持两性专业、职业隔离观念,认为特定的职业应由特定的性别来担任;仅有少部分教师不认同职业与性别存在特定的相关性。例如“在学生职业选择方面,男生更适合警察、程序员、工程师等工作;女生更适合文员、教师、护士等工作”这一论述中,48.22%的教师持赞成态度,仅33.04%的教师表示反对。在另一问题中,有67.86%的教师认为“如果班级里出现外向活泼、擅长体育、从不穿裙子的女生,或敏感害羞、性格细腻、不爱球类运动的男生,班主任应及时进行适当关注或引导”,仅有24.1%的教师反对此观点。这说明了多数教师在对男女学生性别特质认定与期待方面,存在性别刻板印象:认为男女学生的性别特质如果出现反差,不符合自身期待,就会加以干预。显然这对男女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与发展并不公平。
, http://www.100md.com
    对学生学习能力认定存在性别差异化偏向

    多数教师对男女学生的学习能力认定有着较为明显的性别偏向,例如在对“女生的语言智能优于男生,男生的数理逻辑优于女生”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74.1%的教师表示认同,仅有10.72%的教师表示反对。这个结果呼应了分性别编写教辅书籍的“初心”,说明多数教师未能正视男女学生智能上的差异往往是社会期待造成的结果,而将此视为先天差别,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男女学生的不同期待而传递给学生,进而影响到教育成果。

    在对男女学生学业成绩落后现象进行归因时,25.98%的教师认同“男生学业成绩落后通常是因为不努力、贪玩、专注力差;女生则通常是因为理解力或判断力较弱”,有48.21%的教师则表示反对。这说明部分教师在对男女学生学习能力认定上,有着“内因”与“外因”的性别偏向。将男生学业成绩落后归因于“不努力、贪玩、专注力差”等“外因”,实则是另一种激励,使得学生认为提高主观能动性,认真努力,就能提高成绩;而将女生学业成绩落后归因于“理解力或判断力较弱”等“内因”,则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一种打击,使得学生认为学业落后是因为自身的智力问题。这种归因方式的存在受传统性别意识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在教育评价中体现着明显的不公。
, 百拇医药
    基于性别偏见的“理性”选择

    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在师生互动关系这一方面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偏向。例如,60%左右的教师不认为自己“在课堂与课后互动方面,我更倾向于同男生互动”以及“在集体活动时,我更倾向于关注男生的纪律和动态”。

    值得注意的是,对这一调查结果,部分学者有着相似的结论但做出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学者陶晓燕在其研究中指出,真实情况并非如此:“这种现象主要源于教师期望达到某种课堂效果而作出的理性选择”。她通过深入访谈发现,许多教师习惯于课程与教学的预设,内心存在着课堂“失控”的焦虑,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更期望强化教学的表演功能,于是就会选择女生作为互动对象。在这部分教师意识中,女生较为“听话乖巧”,而男生因较为“顽皮叛逆”而不易受控制。教师因对女生特质的认定偏向而将女生视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道具”,在此情况下,虽然师生互动关系的表象并不存在性别偏向,但教师基于心理深处的性别偏见所作出的理性选择却说明了这种偏向隐性存在。
, 百拇医药
    对“性别平等”与“性别平等教育”的理解欠成熟

    调查发现,认为“性别平等教育就是无差别统一教育”的教师仍居多数,42.86%的教师认为“男女平等就是要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男女”,14.29%的教师表示“说不清”;59.82%的教师对“性别平等教育就是给男孩和女孩同样的标准和同等的教育过程”表示认同,8.04%的教师则还没有清晰的判断。这个结果反映出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多数教师对性别平等的内涵缺乏准确的认识与理解,将对男女平等的理解等同于表面化的形式平等。教师少有对性别平等内涵的思考,缺乏社会性别视角之下的考量,因此对性别平等教育的理解也难免流于肤浅。在男性主导的社会背景下,对两性学生无差别的统一教育,看不到不同性别、不同特质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支持与引导,就意味着复制或维持原有的不平等性别关系。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