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编号:13353112
用科普向脑卒中毅然亮剑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8日 保健时报 第1059期
    

    受访专家:武剑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助理,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市215 工程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医管局“登峰”团队负责人。从事神经病学临床工作20 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技能,擅长处理神经系统常见病,精于疑难病症的诊治。目前主要致力于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研究和教学工作,专注于脑血管病、头痛、眩晕、认知障碍和神经遗传疾病的流行病学、遗传学、病因学、致病机理,以及新的诊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的研究,完成和参与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自然科学及北京市级重大项目等10 余项课题。

    《黄帝内经》中曾有“ 上工治未病”的经典论断,而“治未病”就是现代人所讲的“一级预防”。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脑卒中的发病率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中青年卒中患者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家庭的顶梁柱,其发生脑卒中后的致残、致死将极大地增加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因此,利用科学的方式做到一级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精心选材、形式生动的科普活动让人们了解脑卒中、预防脑卒中,实现“关口前移”,正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助理、神经内科主任武剑教授一直提倡并在做的事情。
, http://www.100md.com
    科普是成本最低的预防形式

    其实,科普宣教是预防疾病,使其“关口前移”的重要手段。武教授说:“任何一项干预性的筛查都是需要费用的,但科普是成本和风险最低的预防形式。拿脑卒中来讲,高血压是其重要的高危因素。如果已患高血压,但没发生脑卒中,该如何治疗?如果没患高血压,又该如何预防卒中呢?另外,吸烟是心脑血管病的一个关键诱因,如何有效戒烟?这些都是要逐步向前追溯的,关键是要把风险因素控制在源头,而控制在源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要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要达到逐渐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目的,就要依赖于科普。”

    “不少年轻人会认为,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离自己还很遥远。其实不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危险因素威胁着年轻人,比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低龄化等,并且年轻人吸烟、酗酒者也不在少数。另一方面,现在诊断水平高了,以前检查不出来的征象现在能检查出来了,比如血管加层、血管闭塞或变窄等,这些都是形成血栓的主要因素。

, 百拇医药     其中,血管加层大多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比如运动性外伤。所以这些知识有必要讲给年轻人听,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其实,科普并非只针对一般受众,对于患者的科普更为重要,更要讲究方式方法。武教授说:“对患者的科普效果直接决定着其依从性。能让患者看病时心里不别扭。其次是医生要和患者成为战友,一起向疾病挑战,要让患者知道医生是和他(她)并肩作战的,这样患者才愿意跟医生交流,做到有效沟通。”

    不过多渲染宏观调查数据

    “讲座不是学术报告。有些专家习惯按其惯常的思路去讲,比如讲一种疾病,上来就分这么几大块——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以下简称流调数据)、发病原因、主要症状、治疗方案、预后效果、预防手段等,这么讲很枯燥。”武教授说。“有些人的思维定势就是:越严重的数据就越能引起听众的注意。而听众觉得这是宏观的,不是个体的,自身没有参考性。事实也是如此,流调数据只是有统计学意义,对个体存有差异。举个例子说,食道癌在河南林县是高发区,但在全国其他地区发病率不如它高,那么对于其他地区,参考性就小了。还有,脑血管病在哈尔滨地区发病率高,而在广东地区发病率就低,但又不能武断地说脑血管病发病率从北向南逐渐降低,因为在湖南突然出现高峰,再往南又降低了。于是,我在某地举办讲座的时候就很少会用全国的宏观数据,而是用当地的数据,这样和听众的联系更紧密。比如在北京,我就会讲我们当年在东四十条做流调,那个地方心脑血管发病率高。这是因为当地人爱吃卤煮,而卤煮的胆固醇含量很高。”
, 百拇医药
    武教授认为,做科普应该使人信、使人懂、使人行。在开讲之前,首先要让听众对你这个主讲人认可、信服。怎么做呢?就是要把你专业的基础能力告诉大家,你之前治疗过哪些患者,他们的治疗效果怎么样。总之是展现你专业的能力,让听众觉得听了你的讲座能获益。这也算是一种有必要的个人包装吧,但绝不是吹嘘。另外,每一场讲座、每一篇科普文章的知识点不能讲得太多,否则听众记不住,要在一个点上做文章,最关键的是学以致用。在讲座现场一般会让听众在纸上或白板上写出他们认为的健康生活方式具体有哪些,写关键字即可;或者让听众发言,让他们讲讲平时吃哪种药、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万一漏服了怎么办? 然后再做纠正。这样的科普不空洞,也有针对性。

    内容有逻辑,形式有趣味

    虽然有北京市卫计委颁发的优秀健康科普专家称号,但每次讲座之前,武教授都会有一番思考:“ 我总在想,讲座怎样才能吸引人? 怎样才能让人把知识点记住? 来到清华长庚之后,我经常到附近的社区、养老院、福利院以及高校去做讲座。因为每次的说话对象都是不一样的。那么,科普的第一点就是要了解听众是什么人、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如何、能听懂什么、能学会什么。
, http://www.100md.com
    “如何让听众听得懂,可总结为10 个字:‘ 内容有逻辑,形式有趣味’。首先保证内容的权威性和逻辑性;其次不能忽视形式,语言要通俗化、家常化、趣味化。为了减少听众的枯燥感,我在幻灯片里面会适当精减文字内容,避免整个屏幕上出现密密麻麻的文字介绍,而多用视频、动画和示意图。听众单纯听描述可能听不懂,但动画、视频一放,大家就全看明白了。讲话的时候语言不能死板,要幽默风趣,要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少说理,多叙事,要有故事性,所以我一般会讲很多之前接触过的病例。”

    寓教于乐,带着听众做游戏

    “平时做科普讲座,为了吸引听众注意力,都会穿插一些趣味互动环节。我们在很多社区进行科普讲座时,跟大爷大妈玩得都挺嗨的。”武教授介绍说:“ 我们会玩数字游戏、图表游戏、连线游戏等。再比如,出示一张解剖图,让听众在上面标出斑块、血栓的位置等。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听众特别是老年听众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考察了其记忆能力、情绪波动情况和身体协调性等。阿尔茨海默病一般要做前期的记忆筛查,而且脑卒中也会对人的认知功能有影响,这些粗筛都在游戏中完成,何乐而不为呢!”
, 百拇医药
    科普的功夫要下在平时

    目前,各类健康日、疾病日较多。在这些日子里,一般医疗机构会开展相应的讲座、义诊活动,召开学术论坛,还有一些专家会在这天搞新书发布等。问及在这些形式中,哪些对公众或患者最有意义,武教授说:“ 其实都很有意义,都是在提醒公众对某一种疾病的预防要有足够的重视。单一形式的科普活动受众面比较小,要多种形式相结合,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为载体,扩大受众面。不过,只集中在健康日、疾病日一天做科普,其力度显然不够,科普的功夫要下在平时。”

    “ 健商”是近年来比较热的词语,而科普正是提高健商的关键。武教授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适当加入一些疾病的科普内容进去。他说:“ 就拿我的专业来说吧,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没有接触过人的神经系统是什么样子,神经系统会出现哪些疾病。尽管小学阶段有健康教育课,中学生物课也会讲一些关于神经系统的知识,但前者的每一单元、每一课只是独立的个体,缺乏系统性;而后者则只是讲神经结构,并未提到有关的疾病。所以,首先应告知人体分为哪些系统,这些系统是什么结构,都会发生哪些疾病。这样既有系统性,又有针对性。做科普最终的目的是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敏感度,就像你们记者要培养新闻敏感度一样。”, 百拇医药(记者 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