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内耳疾病 > 耳聋
编号:13356928
噪声性耳聋预防是关键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4日 保健时报
     噪声创伤在现代社会中已极为常见,噪声被认为是世界性七大公害之一。我们周围的声音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乐音,它包含了多种频率的声音,而且这种频率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节律性,所以动听悦耳;另一类则是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杂乱声音组合而成,如机器的轰鸣声,工具的撞击声,人群的喧闹以及汽车喇叭声等等。这些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徐进告诉记者,一次高强度的脉冲噪声瞬间可使人耳聋,而长期的强噪声刺激则会引起噪声性耳聋。

    徐进介绍说,噪声性耳聋是由于听觉器官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常见于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如舰艇轮机兵、坦克驾驶员、飞机场地勤人员、常戴耳机的电话员、铆工、锻工、纺织工、交警、司机等。

    噪声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即离开噪音环境,在安静的地方时,耳朵里仍嗡嗡作响)、高音调耳鸣、听觉过敏(如畏声、怕震)、渐进性听力下降。这些症状大多在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但如果长久接触这些噪音,则可能导致感音神经性聋,且难以恢复。个别病人还会表现出头晕、恶心、走路不稳等症状。

    在生活中,很少有人在耳聋的初期有所感觉,往往在耳聋晚期,直到听说话都感到困难时才发现自己耳聋了。这是因为,噪声引起的耳聋最初损伤听觉器官的高频(4000赫兹以上)听力区,之后渐渐到低频区,晚期则会损伤2000赫兹以下的低频区。而人们平时说话产生的声音频率范围正是在500赫兹~2000赫兹。

    徐进说,噪声性耳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极为重要。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应该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必要时可采取戴耳塞(耳罩)、在外耳道内塞棉花等措施,以减少噪音刺激;消除声源或尽可能降低噪声强度,如装配隔音和消声设施;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噪声性耳聋早期患者休息数日或数周常可自行恢复。同时,可服用维生素B_(1)、血管扩张剂,也可用高压氧治疗。此外,保养神经的药物及促进细胞代谢的药物对患者恢复听力也有一定帮助。

    徐进提醒,一经确诊为噪声性耳聋,应及时隔离噪音,更换工作。长期在噪声环境中的工人应定期做听力筛查。如果感觉有犹如蝉鸣的双耳高调耳鸣,往往是耳聋开始的信号,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李洋)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生活环境 > 公害病与污染物 > 噪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