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用药 > 用药常识 > 信息
编号:13356227
用药不当可致血液病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4日 保健时报
     由药物引起的疾病,在医学上称为“药源性疾病”。在药源性疾病中又以血液病较为常见。而且,有些药物可能会导致多种血液病。这些药物可以破坏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导致贫血、感染或出血,因此患者特别是慢性病需长期服药者,要定期到医院验血,防止药源性血液病。

    临床上常见的药源性血液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白细胞减少症 在药源性血液病中,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病率最高。导致这种疾病的药物有近百种,比较常见的有:抗生素中的氯霉素、合霉素、及四环素和链霉素等;抗癌药;解热镇痛药中的氨基比林、安乃近、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等;抗精神药中的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其他药利福平、利尿酸、乙酰唑等。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仅次于白细胞减少症。容易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常见药物有阿司匹林、奎尼丁、奎宁及制剂、磺胺类、利福平等。多数患者为突然起病,表现为刷牙出血、磕碰后患处青紫、不易止血,严重者颅内出血。女性患者可有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量多的表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药物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血液中的三种有形成分均可减少。此病预后不好,死亡率高,是目前药源性血液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氯霉素是引起再障的代表性药物。骨髓穿刺对这种病的确诊十分重要。

    溶血性贫血当红细胞破坏速度加快,超过生成速度时导致的贫血,称为“溶血性贫血”。其症状取决于溶血的快慢,急性者常在用药后1日~2日出现,由于红细胞大量溶解,眼球发黄是最明显的表现,伴有黄疸、贫血、寒战、发热、乏力、恶心、全身酸痛、棕色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衰、尿少。慢性溶血病程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伴有长期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磺胺、呋喃类及一些解热镇痛药容易致病。发病后应立即停药,多能缓解并自愈。如果病人盲目使用铁剂补血,则可发生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大量沉积于心肌时可导致心衰。

    白血病 虽然白血病在药源性血液病中并不多见,但更受人关注。长期应用一些抗癌药、氯霉素、保泰松、乙酰氨基酚、苯妥英纳、西咪替丁等,容易引起白血病。骨髓穿刺对这种病的确诊十分重要。, 百拇医药(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