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3356969
心理援助重在“协调”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9日 保健时报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已经成为我国人性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次玉树地震也不例外,但是各个心理援助组织一拥而上,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本人作为“3·23校园惨案”心理援助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对此深有感触,只有各方协调,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心理援助需与大局协调 心理援助是整体事件处置的一部分,任何心理援助行为必须在统一领导下有序进行,使心理援助帮忙不添乱,有条不紊地开展,何况心理援助需要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在生命第一的前提下进行。心理咨询师再有热情,再有能力,也必须遵循这个基本原则。

    心理援助需与各队伍协调 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突然,各种心理援助组织纷纷出动,有医学会系统、有红十字会系统、有团委系统、有教育系统、有志愿者系统,他们通过不同途径,在不同时间出现在现场。来源不同,技术不同,观念不同,有的甚至出现矛盾和冲突,这些都影响咨询师形象和援助效果。因此,心理援助队伍之间需要协调,相互沟通,资源共享,使不同的援助组织,援助专家,援助人员发挥不同的作用。

    心理援助技术需相互协调 大范围的心理危机事件,产生的心理反应很复杂,干预援助的技术应用也很复杂,不同心理咨询师采取不同技术,同一技术也有不同看法。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最合适的技术。这些技术都需要服从心理援助的基本原则,那些成熟的、基本的、共认的技术,可以优先组织实施。对不同人群、受害者的不同阶段,其心理援助的技术也是不同的,如受害者在抢救阶段,就需要对家属的心理陪伴服务,受害者在生命征稳定以后,就需要对受害者进行心理干预服务,受害者在出院以后,就需要进行心理康复服务。

    心理援助需与对象协调心理咨询师往往认为,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就会有许多人需要心理援助。但是,每个当事人的受害程度不同,自我康复能力不同,对心理援助意义的认识不同,社会支持资源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心理援助需求,有的甚至拒绝。针对不同的心理援助需求状况,采取的干预措施也是不同的,因为取得当事人信任、让其接受的心理援助,才能有效果。特别忌讳给予明显拒绝态度的当事人心理干预,这些行为使当事人对心理咨询师产生厌恶、反感,乃至他以后需要心理援助时,可能因为碍于情面而失去援助的机会。, 百拇医药(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